background image

没收 ,以及 因预售人过错不订立买卖合同时双倍返还定金 的定金条款并非一定有效。因为此类
约定含糊不清,且太过于概括性,实质上是抹杀了违约的种类、程度,根本无法起到督促当事人
签约合同义务的特定目的,反而会给不法者有乘机预设定金陷阱之机会。之所以说并非一定有效,
是因为这样笼统的约定,有可能把认购人无正当理由不与预售人签约购房合同的行为也包括其过
错在内。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过错行为,则守约方当然有没收定金的权利,这点前面已经分析过
了。
  第四点,内部认购书的法律效力分析。
  预售人在楼盘项目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就开始进行认购,并与客户签订认购书,这种
做法被称为内部认购。在这种情况下订立的认购书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是无效的合同。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的条件中包括取得商品房预售
许可证明的形式条件与其他实质条件,即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是预售商品房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因此,未取得预售许可
证明前所订立的认购书属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无效合同,自然无法律拘束力。
  认购无效时,预售人应当向认购人返还定金,同时预售人还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此时购房

人是否应承担责任要再分析。如果预售人事先隐瞒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这事实却依然以 优惠

政策 诱惑购房者签约认购书,则显然有欺诈之嫌疑。此时认购人并无过错,其所受到的损失(如
利息损失、购买机会损失等),预售人应负全部责任。
  如果认购人事先知道或者预售人已明确告之,则认购人也有过错,应负一定的责任。但笔者
以为由双方各自对半承担或分担责任,有失公平合理原则。因为,认购书是由预售人一手制定且
强制实施的,且其在出售其房屋之前有义务把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程序都履行完毕以保证其出售
的房屋没有法律上的权利暇疵。这也是合同法规定出卖人应承担的义务,且他也应知道签约违背
法律强制性的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与购房人签约一个无效的认购书,
这首先就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因此,认购人只能承担次要责任,而主要责任应由预售人承担。此
外,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及四十二条规定,预售人还要承担行政责任。
  第五点,签约认购书并非是法定程序,而是基于双方平等自愿之上的诺成合同。
  预售人要求签订认购书这一程序,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有人以为《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
第二条和第十条之规定即是,但实际上以上规定是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签约之规定,且只针对期房

而言。相反,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 商品房销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受买

人应当订立书面商品房买卖合同。该条文并没有规定签订认购书是商品房买卖的必要程序。

《合同

法》和其它的行政法规对此也没有强制性规定。

 因此,从法律上看,并没有必需要签约认购书之手续。购房者完全可以不签订认购书,只要认
准了商品房,可以直接与预售人签订正式合同。不签订购书的不足之处是当当楼市处于卖方市场
时候,当购房者确实看中某套房屋时有可能因没交定金而被预售人出售给他人。但在目前楼市逐
渐趋向供过于求过程中,房源的充足会使该不足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笔者以为认购书的消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主管部门虽未颁布相关法律,但相信取消认
购书,可望能大大降低楼市买卖的纠纷,尤其定金纠纷。取消《房产认购书》,对诚信预售人来说,
影响不大,因为诚信预售人已经将合同予以明示,尤其是补充合同,权利义务是清晰的;反而会
使买受人可能因为直接签了合同不能完全履约而违约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