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系统。它采用微型处理器及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很强的程序存储能力和
控制功能。这些控制功能是由一系列控制程序来实现的。这些数控系统的通用性很强,
几乎只需改变软件,就可以适应不同类型机床的控制要求,具有很大的柔性。随着集
成电路规模的日益扩大,光缆通信技术应用于数控装置中,使其体积日益缩小,价
格逐年下降,可靠性显著提高,功能也更加完善。

近年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它的成果正在不断渗透到机械制造的

各个领域中,先后出现了计算机直接数控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
统。所有这些高级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均是以数控机床为基础,它们代表着数控机床今
后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概况

我国从 1958 年由北京机床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首先研制数控机床,并试制成功

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从 1965 年开始,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直到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研制的劈锥数控铣床、非圆锥插齿机等获得成功。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数控
加工平面零件自动编程的研究。1972-1979 年是数控机床的生产和使用阶段。例如:
清华大学研制成功集成电路数控系统;数控技术在车、铣、镗、磨、齿轮加工、电加工等
领域开始研究与应用;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研制成功;数控升降台铣床和数控齿轮加
工机床开始小批生产供应市场。从 80 年代初开始,随着我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先后
从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引进先进的数控技术。上海机床研究所引进美国 GE 公司的
MTC-1 数控系统等。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北京机床研究所又开发
出 BSO3 经济型数控系统和 BSO4 全功能数控系统,航空航天部 706 所研制出
MNC864 数控系统等。进而推动了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使我国数控机床在品种上、
性能上以及水平上均有了新的飞跃。我国的数控机床已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从数控机床技术水平看,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多功能和高自动化是数控机床

的重要发展趋势。对单台主机不仅要求提高其柔性和自动化程度,还要求具有进入更
高层次的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适应能力。

在数控系统方面,目前世界上几个著名的数控装置生产厂家,诸如日本的

FANCU,德国的 SIEMENS 和美国的 A-B 公司,产品都向系列化、模块化、高性能和成
套性方向发展。它们的数控系统都采用了 16 位和 32 位微机处理机、标准总线及软件
模块和硬件模块结构,内存容量扩大到 1MB 以上,机床分辨率可达 0.1 微米,高速
进给可达 100m/min,控制轴数可达 16 个,并采用先进的电装工艺。

在驱动系统方面,交流驱动系统发展迅速。交流传动已由模拟式向数字式方向发

展,以运算放大器等模拟器件为主的控制器正在被以微处理器为主的数字集成元件
所取代,从而克服了零点漂移、温度漂移等弱点。

五、数控机床改造的意义

数控机床改造在国外已发展成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早在 60 年代已经开始迅速

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技术、经济、市场和生产上的原因。我国是拥
有 300 多万台机床的国家。而这些机床又大多是多年累积生产的通用机床,不论资金
和我国机床制造厂的能力都是办不到的。因此,尽快将我国现有一部分普通机床实现
自动化和精密化改装,是我国现有设备技术改造迫切要求解决的课题。用数控技术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