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第四种:见有别于寺庙建筑的石窟寺,它是吐蕃时期宗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拉萨药王山上的帕热路甫石窟寺。窟形颇接近早期的 支提 式石窟。
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在藏南靠近锡金的岗巴县发现了一处石窟;乃甲切木石窟寺,据考证判
定为是吐蕃时期。证明西藏开凿石窟为寺至少在吐蕃时期就已是一种宗教建筑的形式。综
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吐善时期的宗教建筑与其后西藏寺庙建筑,(如萨迦县的萨迦寺、
江孜县的白居寺等)尤其是与近代的经院式寺庙建筑(如格鲁派的各大寺庙)相比既有明显
的区别,如无论在建筑规模,建筑格局,还是功能与风格都很不相同,但其形式,艺术
风格又对后期宗教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吐蕃时期宫殿城堡的建筑特点

  藏区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地方莫早于雅砻,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

于聂赤赞普 。砻部落的第一代赞普是聂赤赞普,而雍布拉康是聂赤赞普所建造的宫殿这
一说法虽然其中传说成份较多,但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雍布拉康应是吐蕃时期最早
的建筑之一,它的建造与雅砻部落兴起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雍布拉康也可以说是西藏
的第一座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一直是西藏重要的具有古老传统的建筑形式。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当这种
传统延续到吐蕃王朝兴盛时期,建筑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不仅与吐蕃王朝兼并了象雄、
苏毗等国有关,同时也与周边较发达的文化往来有关。这一情况突出地反映在松赞干布在

红山上修建的布达拉宫上。 红山中心筑九层宫室 ,迎娶尼泊尔赤尊王妃时 又在马波日
(红山)

南面城墙之内宫殿,名叫索波宫,殿高九层,与王之城堡相齐 。公元 641 年迎娶唐

朝文成公主时松赞干布 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王宫南面为文成公主筑九层宫室。(《旧唐
书·吐蕃卷》)松赞干布曰;“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于是以无量酒食招致民请命于王,
建一广大城堡于乙末年奠基,高达三十围墙,既高而阔。每边约一米,大门南向,红宫九

 

百,合顶上之王宫共一千间,一切宫檐,以宝为饰,走 廊台阁铃铎冷然,堂煌美丽,自
美好方面观之,等于自在天之胜宫,观赏无厌,诸宝庄严,以各种绫罗作网或半网,妙
好悦目。自可怖方面观之等于罗刹城之郎迦布山,一切宫顶有刀剑及红旗十柄,终以绫缚
上,有如十刀奔腾仿照梭帕宫式,建扎拉吉祥越量宫为尺尊自身之寝宫,共计九层,高
大宏敞,庄严美丽,王与后二宫之间,连以铁桥,桥下悬绫幔,佛尘有作声,王与后互

通往来,如是无比希有美丽堂煌之王宫落成 。这就是最初建于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松赞
干布时修建的布达拉宫没有完全保存下来,先是在赤松德赞时遭到雷击,引起火灾,继
而在吐善王朝末期毁于兵乱,现存的曲杰竹普和帕巴拉康,是当年幸免于难的遗址。布达
拉宫的建筑主要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碉房建筑形式和石木结构的特点,同时吸取了中原汉

 

式殿堂,建筑中的梁架,斗拱、藻井、歇山屋顶 以及屋脊上装饰的仙人走兽等特点,又融
汇了印度,尼泊尔等富有宗教特点的祭坛式入口和装饰,如:宝轮、金幢、莲座、卧鹿、兰
查体(梵文)经文等装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艺术风格。布达拉宫建筑艺术造型的
最大特点是主殿拔地凌空,巍峨高耸,依山重叠,回廊曲槛,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
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采用依山就势,由点而面,面高为体的空
间组合手法,使建筑鳞次栉比,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协调了全面各
组建筑体系,建筑由山顶向山下婉蜒重叠,上下错落六、七层,前后参差附岩凹凸面达四
五重。自然形成较丰富的空间层次,具有韵律节奏感,给人们视度上加大了建筑的体量和
高耸向上的感觉。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巧妙利用了对比手法,是我国古代高层建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