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数十篇。如在 80 年代初西北缘火山岩油藏开发时岩矿分析人员系统总结和研究
了西北缘火山岩油藏的岩性,编写了《湖湾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岩性特征及孔
隙特征》和《五-八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岩性特征及孔隙特征》的研究论文。为火
山岩油藏的勘探和开发,以及火山岩岩性的识别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90 年代
初配合石油总公司编制了《中国含油气盆地储集层岩性图集》两册。

铸体薄片鉴定项目组建于 1979 年,铸体薄片是将有色(红色或蓝色)液态

胶在真空下注入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再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使液态胶固化后磨
制成的岩石薄片。由于岩石中的孔隙被有色胶充填,使其在显微镜下十分醒目,为
研究岩石中的孔隙大小,分布及几何形态等,提供了有效途径。铸体薄片的分析鉴
定是在岩石薄片分析鉴定的基础上观察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形态、孔喉直径、孔喉
比、孔隙的连通性及各类孔隙的相对含量,以及孔隙的演变规律。进而提供各类孔
隙结构参数。现已将图象分析系统应用于铸体薄片的分析,使分析质量大为提高。
铸体薄片的分析目的主要是用于观察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以确定孔隙演变规律 。
1986 年分析人员从 3000 多块铸体薄片中通过筛选、分类、统计,把西北缘 5 个层系
储集层的孔隙分为粒间孔隙、粒间溶蚀孔隙、粒内溶孔等 7 个孔隙类型,并精选了
有代表性的铸体薄片显微照片近 200 张,编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储层镜下孔隙
结构特征图集》,为日后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岩石荧光薄片鉴定分析项目建立于 1980 年,用荧光薄片分析技术对岩石中的

沥青物质与岩石的联系形式,沥青的形成和运移与成岩阶段相结合可划分沥青物
质的成因类型。应用该方法研究石油的初次运移、次生沥青聚集的相对时间、追溯油
源及判断产油层等对勘探工作具有着重要的实用性。

在开发石油地质中应用荧光薄片分析技术对含油层的产油能力、真假含油显示

及其油水层和油水界面的判断,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扫描电镜分析项目建立于 1982 年,在石油地质研究中扫描电镜分析可以对储集
层尤其是砂岩储集层的胶结特征,孔隙发育程度、孔隙类型、孔隙连通情况以及成
岩作用进行细致的研究。扫描电镜对于矿物的鉴定,基本上是种形貌分析,根据矿
物典型的单晶形态及单晶聚合状态来鉴别矿物。通常扫描电镜都配有 X 射线能谱仪,
这样就把微区形貌分析和微区成分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分析鉴定能力大大
提高。
    扫描电镜分析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
   a) 粘土矿物及其它自生矿物的研究

对粘土矿物而言,是分析储层中所含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各类粘土矿物的形态

和赋存状态。对自生矿物而言,是研究石英、长石颗粒的次生加大程度和级别,以
及粒间自生石英或自生长石的形态及分布,碳酸盐、硫酸盐、沸石类等胶结物的类
型、形态及在孔隙中的分布状态。
   b) 粘土矿物在孔隙中的分布特征及对油层物性的影响研究

其主要是根据不同种类粘土矿物在孔隙中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及其与碎屑颗粒

的相互关系,研究其对油层物性的影响。按其产状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有分散质
点式、薄膜式、搭桥式。如在孔隙中呈分散质点式分布的高岭石,在高速流体的影响
下可以在孔隙中流动和堵塞吼道。发丝状、纤维状伊利石常在孔隙空间呈搭桥式网
络状分布,使流体在孔隙中的通道变的更加迂回曲折,形成束缚孔隙。在孔隙中有
水存在的情况下,水将被粘土矿物吸附形成束缚水,导致岩石具有极高的含水饱和
度。
   c) 长石及其它碎屑溶蚀现象的观察

在砂岩储层的扫描电镜研究中,常常可以观察到长石及其它碎屑颗粒的溶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