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6、可能致癌物会不会致癌?长期食用可能致癌?

  答:可能致癌物就是 可能 致癌物。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质分类标准,1 类
是致癌,2A 类可能致癌(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
癌性,实验性证据有限),2B 类可能致癌(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有限,在动物实验中发

……

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够充分

)。显然,可能致癌与致癌是有区别的,但不知为什么,

前次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在香港的原报道中还是 可能致癌 ,到了某些媒体和网络上,

就变成了 致癌物质 ;苏丹红也是可能致癌,现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 致癌物质 吧?

 “

如果 可能致癌物质 能简称为 致癌物质 ,那干脆就不用分级了。摘个微博:国际癌症
研究所对 800 多种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绝大多数都或大或小有致癌的可能性,若不分剂
量地把含有这些化合物的食品都排除掉,你还能吃到什么?您不喝咖啡、不喝葡萄酒白兰
地和清酒、不吃泡菜,甚至不晒太阳?

  不管是致癌或者可能致癌,都一样跟剂量有关,因为得出这个致癌或者可能致癌的

结论,本来就是根据一定条件下的一定剂量试验出来的。比如大家都听说过的 手机可能

致癌 (属于 2B 级),其中一项研究对象即是平均使用手机 10 年以上、且每天通话超过
30 分钟的人群。吸烟增加患癌的风险,那也得是吸了很长一段时间啊,对于食品同样如
此。

  媒体报道中,最常见的就是 长期食用可能致癌 ,这句跟 长期在路上走可能被车

撞 有点类似。这样的句式它有可能指的是 每天大剂量的吃上几十年会有十万分之一患上

某种癌症的可能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查证一下靠谱的资料,然后看看自己到底值
不值得冒险吃一点这个东西。

  7、还有什么是能吃的?

  答:现实中大家都吃得挺欢的。我这么理解大家的担忧:似乎每个食品行业、每种食

品都出过问题,于是给我们造成一种感觉,吃任何食品都可能中招。但如果纯粹从 担忧
这点来说,任何食品不管媒体有没有报道都存在风险(事实上媒体报道的比例一定是很
少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此如果我们想吃得安全的话,除了寄望于食品安全总体
状况的改善,更需要提高自身的甄别能力,不要买三无产品,尽量选用至少中等价位的
食品等等。

  8、是不是以前的食品就更安全?

  答:这个问题跟问 是不是以前的交通更安全 有异曲同工之处。现代食品更丰富了、

流通更广泛了,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上,无论以什么概率来算,食品安全事件都是 剧增
了,再加上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媒体曝光增多,能看见的食品安全事件当然是更多
了。不过,就算从绝对的角度来看,以前的食品也未必就更安全。网易曾经做过一个专题

叫 谁说改革开放前的食品就靠谱 ,从我们最日常食用的大米、蔬菜、茶叶、酱油来说,

以前的 都不见得更安全,那时候的陈化米比现在的多,发霉的粮食都不舍得扔。很多人

以为那时候农村的蔬菜就更 绿色 ,有一部分当然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的工业污染、生
活垃圾污染还很少,但那时候使用高毒农药(敌敌畏、66 粉之类现在已经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