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晚上收工前要对晚基。

                                                                         电阻率剖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一)确定任务

          正确确定工作任务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和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具备一

定的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前提,这些条件和前提是:
              

              

① 被探测的地质体与围岩的电阻率有较大的差异。

              

② 被探测的地质体相对于埋藏深度具有一定的规模。

              

③ 被探测的地质体的异常应能从各干扰体的异常背景中区分显示出来。

               

④ 浮土电阻率很低,,厚度又很大的地区或地表接地电阻过大的地区,不利于开

 

展电阻率剖面法工作 。

          (二)测区范围、测网与比例尺

           测线的方向应垂直被探测地质体的主要走向。
           测网密度由被探测地质体的大小、埋深和工作性质来确定。

           ①测点平面位置的要求
           测点平面位置存在误差时,展在图上后将使按测点绘制的物探曲线以及地质体形态

产生畸变,与实际不符;而且物探图与地质图、地质图综合时发生位移,因此范围规
           定,测点位置在图上最大误差为 2mm。
           ②相邻点距排列方式的精度要求
           相邻点距与电极排列方向的误差,影响各电极之间的距离和方向,也即影响△ U 和
K 值。但计算密度时,K 值采用无误差的标准值,于是计算出密度带有误差,从而使密
           度曲线带有假象,因此敷设测点必须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三)电极距的选择

            ①对称四级剖面法极距的选择:AB>=(4-6)H;MN=(1/5-1/3)AB
            ②联合剖面法极距的选择: AO>=3H(H 为矿顶埋深);AO=1/2(L+d);式中:L 为矿

体沿走向的长度;d 为矿脉向下延伸的长度。如果邻近有不均匀体,还应使:AO<=1/2
            p;式中 P 为矿体与不均匀体之间的距离;
               对测量电极 MN 的选择,主要考虑,MN 选择若过小,则△U 势必变得很小,不

易准确观察;若 MN 选的过大,观测容易,但由于 MN 更靠近 AB 极,会影响勘探深度,也


            降低分辨能力。所以一般选择:MN=(1/3-1/5)AO  ;通常 MN 等于测点距。
            ③中间梯度法电极距的选择:在保证观测质量可靠的前提下,供电电极距 AB 应尽

 

可能大,测量电极距为: MN=(1/20-1/50)AB  ;理由如下;AB 越大,电流分布越深
            越广,AB 中部近视均匀的正常场范围就加深加大,有利于异常幅度加大,也使观

测范围扩大。这样不但使异常显示更明显,而且可以减少转移排列的次数,提高质量
            与效率。但是随着AB 的加大,△U 读数减小,造成观测的困难,又影响质量和效率。

故选取极距时,还要时△U>20 U

△ ,以保证观测质量。

    

            (四)野外观测及记录要求

             电阻率法的野外工作观测比较简单,在每个测点上,观测 MN 之间的点位差△U 和

供电电流 I,根据公式,密度=K U/I

即可算出该点的视电阻率值。在观测△U 之间要进

          行极化补偿,以消除干扰电位差的影响,在观测电流之前,把选择开关打到"电流"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