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法检验检疫把关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检验检疫模式,从批批检验检疫模式转变为以日常监管
为主,批次检验为辅的新检验模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出口食品卫生质量事故的发生率,加
快验放速度,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4]  

    5.1

 

进行出口食品风险分析

  传统的批批检验检疫模式虽然能够起到相当的把关作用,但是效率低,效果差。针对这
种情况,可以采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对产品及其企业进行分析。对产品本身质量稳定、
安全卫生因素风险小、出口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无重大问题、企业水平较高的,在其安全卫生
质量体系运行良好并进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实行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减少检验频率。推
行过程检验、周期检验和监督检查检验相结合的模式,这样检验检疫人员可以将时间和精
力投入到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上,加快验放速度,从整体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
率,

 

确保出口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

  5.2

 

实行全过程监管新模式

  实施从原产地到出境全过程监控的质检管理新模式,注重对原料种养殖基地登记注册
监管、原辅料收购验收、产品生产及检测等全过程的监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
口食品安全局明确要求,从 2006 年 1 月 1 日,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保鲜和冷冻蔬菜等,
原料必须来自于本企业的备案基地;如进口方提出溯源要求或双方签署协议对其原料来源
有要求的,

 

其原料将必须来自于本企业的备案基地 。2010 年 1 月 1 日后,要求出口蔬菜的原

料须来自备案基地。要强化对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的监督管理,

实行 公司+基地+

标准化

的生产管理模式。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必须来自符合要求的种养殖基地,在出口种养
殖基地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

 

实施标准化种植、养殖。

  5.3

 

加强自身检测能力建设

  由于我国对食品药物残留的研究起步较晚,设备相对落后,技术水平不高,适应不了国
际上药物残留检测项目越来越多的趋势,经我国出入境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出口后被测出
药物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强自身的检验与检测能力,是检验检疫工作的基础和先
决条件。目前特别急迫的就是提高对进出口食品农兽药残、有害残留等项目的检测能力,以
满足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检测的需求,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要尽快提高药物残留的
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更新仪器设备,推广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5]  

  5.4

 

建立预警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加强,在食品出口中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
保的指标日益重要。由于人们对健康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大批的高毒、高残农药被淘汰,使得
当今农药的结构正处在一个调整期,农残指标变化迅速。发达国家和地区频频利用指标来
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密切关注进口国的各类标准和法规的变化,及时向有关部分尤其
是企业发布预警通知显得尤为重要[6]  

  5.5

 

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

  食品生产者对于食品安全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其行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提高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门槛,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包
括 ISO 9000、ISO 14000、HACCP 体系等),提高企业的认识,明确其职责,增强企业的自律观
念,提高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对其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的运
行进行监督,保证其正常运转,并对企业的监测与检测能力进行对比验证,以提高其自检能

 

力。
  5.6

 

加强执法部门间的相互配合

  现行的产地批批检验,口岸零星查验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存在很大的漏洞,极易发生货
证不符的情况,一些不法企业利用检验监管模式中存在的漏洞,

采取 夹带鲜活产品出境 、

” “

假证通关 、 异地报检骗取换证凭条(单)”等方式,以逃避检验检疫和口岸查验。大量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