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三)探索多种形式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结合现代企业
制度的建立,设置适合企业管理特征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既要考虑是否与
其它机构的设置相适应,又要考虑与管理相适应,在信息沟通渠道上既能及时向管理当
局汇报审计结果、提出审计建议,又能在审计项目的选择上体现管理当局的意志。因此,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机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单位内部设置与各业
务管理部门并列的独立审计机构,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代表经营者为其加强经
营管理和提高效益服务;二是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实行总审计师负责制,独立
于企业经营管理层之外,对经营管理层各环节进行审计,负责向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报
告工作。

  (四)优化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随着政府职能的转
变,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对下属单位审计的事项将越来越少。只有那些管理公共事业的政府
部门,如: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因其管理的单位较多,内部审计职能需要强化。而那
些下属单位较少的政府部门内审作用将相对变小,内审工作可由国家审计机关的派出机
构执行。同样,企事业单位也应根据客观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内审机构。如果虽有开展内
审工作的必要,但工作量有限,也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来提供内审服务,而不必设置
专门的内审机构。否则,就应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专职从事监督检查工作。

  (五)逐步理顺和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和地位。在领导关系上要提高内部审计机
构负责人的地位,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在领导关系的选择上要充分考
虑审计活动与业务活动、财会部门以及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尽量避免一人既领导财会工
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就容易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六)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要强化审计监督机制,就
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队伍。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和审计理论水平,同时还必须通晓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
法。因此,提高内审队伍素质,优化内审人员专业结构,使其来源多源化。既可从高等院
校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又可从会计师事务所、其它行业招聘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
还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保证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七)转移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提高管理水平转变。第一,
要开展内控制度审计,评价经营管理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改进内控管理服务。
第二、要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价其对部门单位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是
否达到预定目标。第三、要对部门单位管理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和
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第四、要积极开展各种经济责任目标审计或离任审计,评价部门
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