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
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
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
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
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
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
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
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
提,

 

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
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
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
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972 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
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
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
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
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
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
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

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 放

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
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
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

——

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
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
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
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
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达到新
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
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