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运营。一般委托专业公司承包,或者采取 BOT 方式。污水处理费用由股东企业按照排污量
分摊。
  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浙江有多种形式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的民间集资形
式。如由相邻的同行企业联合投资,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共同使用、共同管理,杭州七厂
联片污水处理厂采取了这种形式;萧山区航民集团公司建设的航民废水有限公司,采取
了以一家企业为主集资、自行管理、多家企业共同使用的形式。
  温州市中小企业大多采用污染集中治理的方式。例如,在龙湾电镀基地的建设过程中,
将污水治理设施纳入规划,投资约 160 万元。对电镀废水处理实行政府垂直领导,环保部
门监督,并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实行排污和治污的分离,排污者(电镀小企业)付
费,治污者收费,对入园 97 家电镀小企业排放污水实行集中治理,既有利于基地的整体
管理,又能保证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转,较好地解决了排污企业可能存在的偷排、漏排问题。
  温州鹿城区的制革污水处理采取了业主委员会负责制的办法,由业主委员会或业主

委员会下设的环保服务公司负责污染治理。在资金运作上,根据 污染者付费 原则,以企
业自筹资金为主,银行贷款、申请污染源治理补助为辅的方式进行融资。为了保证投资者
的利益,治污设施的运营实行保本微利的原则。污水处理厂按股份公司市场化经营,收取
污水处理费,实行独立核算。企业自筹资金按基地内制革企业拥有的转鼓数量、容积大小
计算。
  针对中小企业多,环保监督难的实际,2001 年 4 月,浙江省环保局会同财政厅联合
颁发了《浙江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工业污染治理设施
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二、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经验与存在问题
  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国内最早开始城镇污水处理厂专业化运行、企业化管理实践的,
是江苏吴县甪直污水处理厂。该厂建于 1991 年,承担全镇工业区 24 家企业工业废水和部
分生活污水的专业化治理,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通过专业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取得明显的环境效益、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全国第一个 乡镇污染集中控制处理示范区 (

许秧南: 市场经

济与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146~149 页)。
  从融资和运营方式的多样性上看,浙江省在中小企业污染治理上,创造了许多好的

” “

做法,使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最为经济。这些做法的基础是变 谁污染谁治理 为 谁污染谁

付费 ,由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污染的集中治理,解决了中小企业污染
治理设施技术落后、达不到经济规模要求的难题。此类专业公司,目前浙江有 29 家。有的

是原环保系统的专业人员 下海 创办的,也有私营专业公司取得政府环保机构认证的。这
些专业公司或者对园区内企业的污染物实行总承包(包括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
或者只承包园区已建成环保设施的运营。具体的付费价格或与企业协商,或由政府核定;
每个企业付费多少与企业的排污量挂钩。
  (一)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的成功经验
  通过与环保系统及治污公司管理人员的座谈,以及对有关材料的分析,我们认为浙
江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严格执法是前提。浙江省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与沿海大多数地区一样,并
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做的,也是从依靠政府保护环境逐步转向市场化的。在经过 1996 年关
停小企业、1998

年 太湖零点行动 和 2000

年开始的 一控双达标 三次环保 风暴 后,特

别是在一些污染型的小企业被关掉后,大多数的企业家认识到,环境保护已经不是与己

无关、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事情了,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治理污染;否则只有 关门 一
条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地方政府,特别是环保部门的积极引导,小企业从不自觉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