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吴良镛所说的 宗教者的虔诚 ,可以理解为 建筑家也要讲有理想、有自己的道德情

操。理想是:立志作一个人民的建筑师,要有像前人诗句所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 那样的胸怀,为 11 亿(当时统计数据)人民的安居问题分享忧乐。信仰是:

……”

坚信这门科学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前进的事业服务的

。吴良镛所说的 诗人的情

怀 ,除了简单意义上的诗人的气质和浪漫素质外,我认为,在《广义建筑学》中,吴先生

借用的清华大学教授闻一多的名言 诗人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这种

 

大爱 ,更合乎吴先生所期望的建筑规划师拥有的如诗人般的情怀的真实含义。

  少时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经历,促使吴良镛很早就萌生 谋万人居 的伟大理想。20
世纪 40

年代,他悲伤地告别惨遭日本战机轰炸的重庆合川,临行前更坚定了 将来要从

事建筑行业,重新修整惨遭蹂躏的城乡 的信念。无论是求学他国,还是执教清华,吴先

……

生一直沉浸于对建筑的迷恋与追求中。他常说 与公共建筑相比,我更在意民居

民惟

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为此他一生坚持 以解决中国的

实际问题为导向,不说空话,只做实事 的原则,执着于 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城市

”  

规划建设道路 。

  几十年来,吴先生如宗教者般虔诚,如赤子般赤诚。他常常告诫学生: 建筑师与社
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又对建筑师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

”“

要记住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具有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建筑系的学

’……

生中,每一个人似乎总有一个 建筑天地

钻进去了就叫 悟道 。依我看来,这也无可

厚非。但是要大彻大悟 建筑之道 ,我看还必须从狭小的 建筑天地 中走出来,迈向更为

’——

广阔的 大千世界

城乡建设的洪流中。原先栖身于一隅,也许自觉为其乐无穷;当进

’ ” 

入这 大千世界 ,当更能感到自己 任重而道远 。

  而今,面对 千城一面 的日益成为外国建筑大师或准大师 标新立异 的试验场的中

国城乡建设,吴良镛再也难以平息自己的激愤,痛陈 好的拆了,烂的更烂,古城毁损,

新的凌乱 的现象,批评 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精英文化,轻大众关怀;重建设

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重表面文章,轻制度完善 的趋势,发出

” 

呐喊和质问: 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

 

  科学家的严格

  吴良镛有这样一句名言: 人们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

术。 因为,建筑完成后,修改的可能微乎其微,而且,这个建筑可能要矗立几十年甚至
几百年,影响着这个城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一定要力求做得更好,少留遗憾。

他经常告诫学生: 建筑的意义不仅在于要盖房子,更要避免盖低劣的房子,不要以为在

” 

一个地方盖一座大房子就可以扬名,如果盖得不好,那就是历史的罪人。
  在《广义建筑学·

后记》中,吴良镛写道: 我们就要求有良好的科学作风,需要虚心

……

学习,需要不断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与思想境界

容不得任何的傲慢与偏见,应尽可

……

能避免因为我们知识与经验的不足而带来的局限性或思想方法的片面性

我们要提倡

各学派百家争鸣,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在为探索中国的道路的崇高目标下,要提倡

” 

和推动学术交流、辩论。

  他身体力行,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兼具 科学家的严格 的优秀建筑规划师的风采。1988
年,吴先生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主持了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项
目。北京菊儿胡同有一个 41 号院,原是一座寺庙衍生出的大杂院,是菊儿胡同最破的地
方,40 多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厕所在院外 100 米处,危房、积水、漏雨等
诸多问题困扰着这里的居民。吴先生对这个建筑面积仅 2700 多平方米、设计费用仅 1 万元

的项目,也丝毫不含糊,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认真探索,提出并实现了他的 有机

更新 理论和建造 类四合院 住房体系的构想。相对于当下盛行的大拆大建,吴先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