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西方管理主要重视对物的管理,避免人与物、物与物的冲突,于是拼命地发明战胜自然
力的工具和手段。人们注重于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几何、化学等探索
自然奥秘的科学非常发达,纯理性思维非常活跃。从亚里土多德开始,欧几里德、达尔文、哥
白尼、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以探索自然之理几乎成为传统,各种以自然为对象的运动也不断
出现,诸如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其目的在于战胜自然界,从自然界中索取更多的资源,
以发展生产,增长经济。因此,西方管理中,生产力因素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生产力发展
水平比较快,战胜自然的能力比较强。这也是西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得比较快的原因。

  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西方管理选择的行为取向或策略是主动积极的,个人主义的,
抗争性很强。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惜以挑战、冒险、个人奋斗、索取和出
人头地等种种激烈的方式,去达到目的。这种以人最终战胜物来避免冲突的方式,尽管经济
增长了,财富积累了,生产力发展了,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以

“个人功利主义”为经,以

“理性市场价值”和“经济性报酬”为纬的避免冲突模式,却是以社会失衡为代价的。

  三、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

  同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一样,它们的内容中有好有坏,有糟粕也有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内
容丰富,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成分,但同样也混杂了不少的糟粕。因此,中国文化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大量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
成分。这样,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既要吸收和继承,古为今用,又要扬弃和更新,进
行改造。尤其是在今天的经济管理中,更要利用文化的力量,对管理进行创新,建立起一种
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体系。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使得中国的封建社会比较稳定
地得以发展。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紧密相连的,
和大工业生产相联系的资本主义文化格格不入的,和市场经济更不是天然的吻合。而从世界
各地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每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和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文化背景密切
相关。西方基督教文明为什么率先跨入资本主义的门槛,最早开始市场经济的历程,日本由
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因明治维新通过

“欧化”和“美化”的文化改造、移植和革新,大步跨入

现代化的行列,一花独放,成为亚洲惟一的工业化强国。而中国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开始缓
慢地对市场经济有些模糊的认识。很显然,未经改造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作用和影响,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家早就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弊端,率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阻碍现代化进程的部分进行了抨击,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
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影响。陈独秀从政治的角度,激烈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意在主张
马克思主义,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否定,意在全盘吸收、采用美国文化,鲁迅以小
说、杂文作为匕首和投枪,专门打击传统文化中的要害部位,意在唤起中国人的觉醒,医治
中国人的创伤。无疑,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整理和批判,意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这些清理和批判,并没有
全面消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对现代化进程的障碍。至于亚洲

“四小龙”,即深受儒家文化

影响的新加坡、韩国和香港、台湾地区,其现代化的速度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以
致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定中国儒家文化对现代化不但重要而且有益,从而认为中国传
统文化与现代化没有隔膜。但仔细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就不难发现,这些国家
和地区的情况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韩国文化中有中国儒家文化的成分,但它和日本文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