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并且日本经济九十年代以来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靠外需带动经济发展被美
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封堵后,其扩大内需的路走不通了,而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政策又不对
症所致。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美国等对日本盟友尚且如此,对中国如何虽不得而知。但我们
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在日本的一位华人学者关志雄先生曾比较中日两国经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与日本
60 年代中期有许多相似之处,总体水平大致一样。只不过在个别地区、个别方面中国经济与
现在的日本差距不大。我认为这个研究结论基本合理。借此比较一下当时日本与美国之间贸
易摩擦程度,则今天的中国要远远比当年日本面对的贸易摩擦激烈得多。所以大力发展加工
贸易,将其作为实现工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请问我国还能走多远,国际市场空间是否足
够大。我认为,隆国强先生提出的设想还需进一步考虑加工贸易的适度规模。
  从中国拥有近

13 亿人口和广阔的国土这一客观事实来看,我认为我国今后经济总体发

展长期趋势,适合采取内需主导型模式。中国也完全可能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我
党十六大制定的发展经济主导思想,如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阐述,今后我国实施新
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政策、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等等,
体现的就是积极发展内需经济的政策。事实上,制定的这些政策的正是基于我国具有充分的
发展内需经济的空间考虑的。而大量外商积极地到中国发展事业也是基于我国国内市场发展
潜力大做出的决策。
  

2、新疑问之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与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问题

  中国经济结构长期以来存在制造业比重过高问题,吸引外商投资也一直将制造业放在
主要地位。造成我国今天这种超重型产业结构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这是我国存在
一种对经济的误解,认为制造业、农业才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而第三产业是附属于第一、第
二产业的部分,其是否创造价值心存疑虑。然而从各国发展经济成功的经验来看,第三产业
有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之分,这些产业不仅都在创造价值,而且资金密集
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创造的附加价值绝不逊色于制造业。特别是在这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
生产与再生产产业已经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中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正在
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相比之下如果我国今后还长期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及其相关
制造业发,将导致我国制造业更加畸形发展,第三产业继续被人们忽视,产业结构也更加
头重脚轻、严重失衡。
  

3、新疑问之三: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是否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

  我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地理条件不一样,没有便利的出海通道,而与其领土接壤
的国家市场也比较狭小,参照沿海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路子实现工业化恐怕行不通。况且我
国各地情况不同不宜效仿。外国一些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曾对中国各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
惊人相似表示过不理解。在市场经济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各地方经济应形成各自特点。现在
中国经济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分割导致地方经济自成一体、结构类似的后遗症至今还困扰
着人们,如果还要不加区别一律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将使结构类似问题更加严重。而近年来我
国地方、区县发展特色经济、专业化经济取得的成果也可能付之东流。
  记得

80 年代中期有位学者王建先生曾提出:通过参与国际大循环实现中国经济工业化

的设想,其与龙先生设想有相似之处。例如都曾提到通过大进大出、国际贸易方式实现经济
增长、循环,并以此带动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应该承认这些设想都有合理的一面,对政府
制定政策也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中国经济现实情况往往比人们设想的复杂得多,政府在制
定政策时还将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