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了。

迅速进入状态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至少可以缩短到

3-5 

钟。

但要想完全进入状态,却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的。

所谓完全进入状态,举个例子:你看了

3 个小时的书,或者调试了半个小时的程序之

后,往往满脑子都是相关的东西,所有这些知识都处在活跃状态,换言之你大脑中所有相

关的记忆神经网络都被激活了,要达到这样一种忘记时间流逝的

沉浸状态(心理学上

叫做

心流 / 流体验

),不是三两分钟的事情。而一旦这种状态被破坏,无形间效率就会

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倾向于创造大块的时间来阅读重要的东西,因为这样有利于

“沉浸”进去,使得新知识可以和大脑中与其相关的各种既有的知识充分融合,关联起来,

后者对于深刻的记忆非常有帮助。

要充分利用暗时间,不仅要能够迅速进入状态,另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能够保持状

态多久

(思维体力)。

The Psychology of Invention in the Mathematical Field》上有一段关于

庞加莱的思考习惯的介绍,很有代表性。庞加莱经常在去海边休假或者在路上走的时候在脑

海中思索数学问题,很多时候解答就在这些时候忽然闪现。虽然我和庞加莱是没法比的,但

是常常也在路上想出答案,这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能够 迅速进入专注状态 ,以 及 能够长 期 保 持专 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 两个 最 重

要习惯。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包括我自己),工作了之后,要处理的事情一下多出了很多,

不像在校园,环境简单,生活单纯,能够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情而不被打扰。工作之后的状

况就是,首先需要处理的事情变多,导致时不时需要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另一方面,即

便能够把任务的优先级分配得比较合理,也难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忽然想起另一件

事还没做的焦虑来,因为没做完的事情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个

“隐藏的进程”,时不时地发个

消息提醒你一下,中断你正在做的事情。

因此这里就涉及到最后一个高效的习惯:抗干扰 。只有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才

能有效地利用起前面提到的种种暗时间。抗干扰能力也是可以练习出来的,上本科那会经常

坐车,所以我就常常拿着本大部头在车上看,坐着看或者站着看都可,事实证明在有干扰

的环境中看书是非常锻炼专注能力的一个办法

:D 另外,经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

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