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与贸易方式,即原材料依赖进口、最终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并且,由于劳动成本
低、对外资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措施大,大部分附加值进入了外商的口袋,中国政
府和中国员工的所得非常有限。

 

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地区结构看,欧盟和中东等地区所占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 ,

而作为整体的东南亚地区对美逆差则呈下降趋势;美国对于中国的贸易逆差,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将制造业转移到
中国而把它们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由于中国劳动工资较低、对外资存在
税收优惠,这种产业转移和贸易顺差的转移的大部分利益由外商及其母国获得,
但在国际收支中则表现为中国顺差的上升。

 

从中美经济发展水平和中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中美之间存在很强的经济互

补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
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的正常模式,中美双方各自集中于具有比较优势产
品的生产,并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可以极大地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然而,美国政府通过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向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中美合
理国际分工的人为扭曲;同时,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的加工贸易模式,使
得中国尚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快速上升,事实上超过
8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由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进行的。 

因此,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形成,主要由于三方面的原因:美国政府对高新

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中美贸易不平衡,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
加工贸易模式实质上扩大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数额,而美方的统计方法则进一步
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

 

   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一种常态,各国能够做的只能是控制不
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
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在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的快速变革
中,虽然过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体系放大了中美货物贸易的不平衡程度,但
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
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
对平衡。

 

     那么在全球化条件下大家有事怎么看待中美贸易发展的呢?

   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绝对平衡的,即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贸易流
量分布有某种均衡效应,也不可能形成各国同时满意的绝对平衡格局,国际贸
易不平衡是一种常态。从

1985 年到 2005 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

5.8 倍,各年逆差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总额从 756.5 亿美元增加到 3600 亿美元。
这说明,全球化并没有停止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趋势。

 

全球化既使货物贸易流量快速增长,也使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出现了前所未

有的增长势头。随着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在产业发展中,依赖土地、地矿和能源
资源的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依赖知识、技能和其他劳动服务的比重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