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现在,经济学界中有两种观点争论。一种观点是,从去年开始,我们经济增长率在滑坡,所以

国外 唱衰 中国经济的人说,中国经济将会从此一蹶不振。
 
    这个观点不对。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今年中国维持 7%-8%的增长率是没有问题的。
7%的增速,也绝不是一个低速度,而是一个中等偏上的速度。再想回到过去每年 10%以上的
增长,现在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不可能?因为付出的代价多大,10%的增长率,环境承受得了吗?
结构调整得了吗?在原有的基础上加码,结果产能过剩的现象会不断地出现。
 
    另一种观点是当前要加大投资促使经济增长,防止滑坡。加大投资想过经济增长质量吗?
如果再增加几万亿投资,中国经济的后遗症将越来越大,使得中国经济长期不能摆脱这个阴影。
 
    投资是要增加,但今后应着重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的投资增大;二是民营经济投资力
度加大;三是基础设施环境工程的投资要加大。这些是为中国经济增长准备后劲的。
 
    投资固然重要,但应该考虑到中国的大局,当前绝不能够又来一个几万亿投资,这样下去,对
中国经济长远是没有好处的。再一次组织增大投资,实际上会使中国经济卷入到一个贻患无
穷的地步。

 
    宁可速度慢一点。最近一段时间能保持在 7%-8%的增长就行,不要追求过高的增长率,重
在结构调整。

 
    中国的宏观调控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能够照搬国外的增长模式。中国是一个双重转型
的国家。第一种转型叫发展转型,为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一个经济体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
会、现代化社会的转型;中国还有第二个转型是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市场经济体
制。对中国来说,这两个转型是重叠一起的,全世界没有先例。
 
    在中国的双重转型中,中国经济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说,现在有观点认为货币流通量要控
制,不能太大。这是货币学派的一个观点,是根据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而提出来的,
但对中国来说,不适应。
 
    在双重转型下,原先中国农民被排除在市场经济以外,跟货币经济接触很少,但是现在广大
农民都卷入到市场中间。农民吃的粮食,不是自己种的。自己种的卖了,他喜欢吃什么就吃什
么,要到市场上买,很多要通过货币进行的,但是过去是没有的。所以,农民卷入到市场经济中
来,货币流通量一定要增大。
 
    还有,中国的货币流通渠道不是通畅的。流通环节太多,加上农民的加入,中国的货币流通
速度是相对慢的。跟西方国家流通渠道很畅通不一样,西方的农民卷入市场是 100 年前就完
成的。这对中国的情况来说,货币流通量必然比西方经济学家所计算出的货币需求量要大。
西方是正常的标准,对中国来说,中国有这样的因素加入就不能一样。因此,中国的货币流通
量应该有新的考虑,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考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