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多个比较

就业人数
LSD

(I) 产业

(J) 产业

均值差值 (I-J) 标准 误差

Sig.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12659.17*

1234.248

.000

9909.09

15409.24

第三产业

7495.50*

1234.248

.000

4745.42

10245.58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12659.17*

1234.248

.000

-15409.24

-9909.09

第三产业

-5163.67*

1234.248

.002

-7913.74

-2413.59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7495.50*

1234.248

.000

-10245.58

-4745.42

第二产业

5163.67*

1234.248

.002

2413.59

7913.74

基于观测到的均值。
 误差项为均值方 (错误) = 4570103.656。

*. 均值差值在 0.05 级别上较显著。

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从主体间效应分析的表中可以得出产业的P值=0.000<

0.05,则拒绝原假设,表明产业对就业人数有显著性影响且为极显著性。同时得到年份
的P值=0.994>0.05,则接受原假设,表明年份对就业人数没有显著性影响。

从产业的多个比较的表中可以看出,不同产业两两之间比较的P值都小于0.05,

表明不同产业之间的就业人数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中第一、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具有极显著性
的差异。由不同产业两两之间的均值差值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最少,第一产业的
就业人数最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次之。

结论

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产业对就业人数的影响是极显著的。尽管
在不同年份的经济状况不同,但是又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年份对就业人数的
影响并不显著。不同产业之间的就业人数差异性还是极显著的,特别是第一产业
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之间的差异极大。劳动力结构和产值结构错位,就业人数占
第一产业比重偏大,占二、三产业比重偏小。虽然这种倾向随着经济发展有一定
程度的改善,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换严重滞后,明显落后于现有生产力
所应达到的水平,影响和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平衡不同产业之间的经济
发展,减少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缓慢增加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大力发展第
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完善不同产业的就业结构。为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最
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发展。同时也要优化产业结构
解决结构性的就业矛盾。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 0 1 0 年中国统计年鉴.就业人员和职

工工资.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M].中国统计出版社.

2] 国家统计数据库.[DB/OL].2009年全国分三次产业的就业

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