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他还无以有如此撼人的魅力。除了中国古典园林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外,他

的深意还在于调动了人的其他感官知觉。 凤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笛 表现其声: 竹院金

风细,荷塘花气香 表现其味: 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 又体现了他的尺度,更不用说

幽闭以独处,登高以畅怀 表达的情绪了。

中国建筑之美包罗万象:竹影婆娑,风舞幽篁,菏香苒苒,香远益清;池景赏心,亭

榭宜人等等等等。正是这耳声目色,月圆花好,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知觉意象,体现了
他的诗情画意。【

3】

  建筑之美是一个多轴的坐标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背景下
都不尽相同。中国古代人们心中的美学

标准

则是统一的,正如当时的中央集权,几乎动员

了全部当时的建筑手段共同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的建筑体现了儒家思想,
正统而有气魄;中国园林蕴含着道家思想,极力效法自然,极度自由,变化多端。而古希
腊在哲学与艺术等等的一切知识,都是在追求永恒的完美,所以在精神层次上他们追求灵
性的完美,在自然界中他们则追求一种永恒的形象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美是一元的。

建筑之美在于其随意之处竟显精致,虽由人做宛自天成的艺术创作。无论是拼贴,是变异,

抑或是残缺,奇险,当代建筑设计中的 非和谐 意识引人注目的一种倾向。

  例如,后现代主义建筑将拼贴正式引入建筑创作中,矶崎新的筑波中心是典型事例。
他将历史上和当代的烈度,罗曼诺,米开朗基罗,穆尔,霍来因等很多人的片断从原来的
文脉中撕拉出来,进行了转换和拼贴,构成了一个相互撞击的新系统,犹如维拉斯贵兹的
《宫廷的侍女们》中的群体肖像,从而激起人们的思索。古代建筑的遗迹,战争废墟,废
弃物使一些艺术家和建筑师感受到残缺的美感或造型上的力度。比如较早运用残缺守法的
建筑师霍来因,在士林珠宝店的设计中,他将平整的花岗岩砌成的外立面撕开了一个大缺
口,造成一种撞击感,使得光线从种神秘的投射出来。而解构主义建筑师同样以夸张的姿
态强调构图的奇险于动势的感觉,其审美意趣表现为失稳,失重,滑动,翻倾,坠落等等
非平衡的奇险构图。

建筑之美在于科学技术对艺术和建筑创作的影响,这是

20 世纪艺术和建筑发展中,最鲜

明的有益于以往时代的特征。

  技术的进步使得建筑师的梦想成为可能。艺术的作用表现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使生活的爆满,从感性上体验自然和人生的韵律和诗意。这时候的建筑界逐渐形成了 反形

”“

”“

” “

式美学 高技美学 生态美学 和 可维持发展的美学 为代表的新兴建筑美学体系。

三、建筑策划

建筑策划就是在建筑学领域中,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目标设定,运用建筑学及相关学

科的原理,通过对目标环境及条件的实态调查,对目标相关因素进行

分析

从而得出既满

足业主要求又具有环境效益

经济

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

 

全面的建筑设计的依据。

  由于建筑活动的特殊性使得建筑创作和评论在很长的一个

历史

期内得不到新的发展,

从思维方式、调查手段、数据

分析方法

等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建筑创作模式,建筑评论与评

价也多是停留在意识形态和感性描述上。它一方面强调建筑师创作思想的体现,强调建筑
的社会性、文化性、地域性和精神性等主观感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又运

计算

机、统计学、

科学调查法等近

科技

手段对感性的、经验的建筑创作思想进行整理、归纳和反馈修正,

使建筑创作在理论与方法、经验和逻辑推理中进行。它是建筑创作和建筑评论在理论和技
术方面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