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的学生获得了极大的锻炼。这一点也正是

SPPT 训练计划的优势所在。 

  四、考核方案

 

  

1.考证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 50% 

  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是依据国家人保部制定的职业标准,其内容也应同样适用于
高职专业课程的考核要求;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成绩作为高职专业课程的期末成绩是合
理有效的,也符合教育部关于

“双证书”教育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发酵技术课程期末考试要

求通过发酵工程制药工(中级工)的鉴定考试,考证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总评成绩的

50%。

 

  

2.结果评价指标可量化,过程评价以“仿生产记录”文件为主,减少主观评价 

  越复杂的评价体系其可行性越差;主观评价过多则结果往往无法体现客观公正。鉴于此,
可将课程考核分为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主要依据可以量化的指标,例如,职业资
格考证的分数、发酵计算机仿真系统考核的分数,以及工作绩效(包括产量、事故率、染菌率
及其它指标)等。过程评价以规划、记录(含影像记录)等客观材料为主,其它主观评价为
辅。规划和记录要求简洁、全面、具体,能较详实地反映工作(训练)过程全貌,可参照
GMP 体系下的生产文件编写。主观评价包括指导教师及其他组员反馈的工作态度,以及指
导教师依据过程材料和日常指导对其工作方法作出的评判,所占权重不宜过大。

 

  综上所述,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发酵技术课程可定位在发酵工程制药工职业领域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出路,兼顾初次就业和职务晋升的职业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不
应局限于专业学科领域,而是应与整个职业领域水乳交融;学生掌握的不应仅是操作的方
法,而更应是工作的方法。

 

  教学设计时,主要依据职业领域岗位设置来划分学习情景,以典型工作任务引导专业
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和

GMP 实务相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创

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发酵工程制药工职业领域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贯
穿于该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之中。

 

  参考文献:

 

  [

1] 杨英歌.《发酵工程》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0,(46):

221-222. 
  [

2] 廖威.发酵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2003,1(23):

155-157. 
  [

3] 崔月花.《发酵工艺原理与设备》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1):52-53. 

  [

4] 武运.发酵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76-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