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成果。

  

3、动力理论。动力理论是 20 世纪 70-80 年广为应用的地震动力理论。它的发展除了

基于

60 年代以

子计算机

术和试验技术的发展外,人们对各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

线性与非线性反应过程有了较多的了解,同时随着强震观测台站的不断增多,各种受损结

构的地震反应记录也不断增多。进一步动力理论也称地震时程分析理论,它把地震作为一个

时间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建筑物简化为多自由度体

 

系,计算得到每一时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完成抗震设计工作。

 

  

  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一)抗震措施

  在对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除要考虑概念设计、结构抗震验算外,历次地震后人们在限制

建筑高度,提高结构延性

(限制结构类型和结构材料使用)等方面总结的抗震经验一直是各

国规范重视的问题。当前,在抗震设计中,从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及构造措施等三方面入手,

在将抗震与消震

(结构延性)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设计地震力与结构延性要求相互影响的双

重设计指标和方法,直至进一步通过一些结构措施

(隔震措施,消能减震措施)来减震,即

减小结构上的地震作用使得建筑在地震中有良好而经济的抗震性能是当代抗震设计规范发

展的方向。而且,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在提高结构延性方面的作用已得到普

遍的认可。

  (二)高层

建筑

 

的抗震设计理念

  我国《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2001

)对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 三水准、两阶段 的

” “

要求, 三水准 即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当遭遇第一设防烈度地震即低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