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出由地层

T2f+T2g 组合。总结、归纳上述的分析,确定出每个物理点的基底埋深。 

  

4.6 第五步:绘制基底等高线平面图,从面上认识基底形态,埋深变化,基底岩性,构

造情况(单点曲线出现

“人”型的断拆、拐点幅度大,曲线类型发生变化,等值线密集、扭曲

等都是构造的电性现象。)并对等视电阻率极小值平面图的低阻异常区进行初步圈定。

 

  

4.7 第六步:对电法成果进行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四系( Q)耕

植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南东方向母鲁白村的开阔地带,其综合电性为

13.5~25ΩΜ,对应

电测深曲线

H 型、A 型电性层的第一段,一般厚度为 0~20m,第三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盆地

8 线至 14 线狭窄条带状的地段。其综合电性一般为 8.06~130ΩΜ,曲线类型为 HA、KH 型,
曲线反映在

HA 型的中上部,型的段,地层厚度为 0~120m,最大沉降厚度为 120m(1002

号点)。

 

  解释出

3 条断层,构成断成组,其作用的合力呈逆时针方向,使地层发生了褶皱现象,

北西为沉积中心,南东抬高。

 

  认识出等视电阻率在

8.06~15ΩΜ 之间的低阻区为该盆地的有利含煤地段。共分为两个

部分,一个位于盆地的沉积中心,长约

700m、宽约 65m、面积约 0.0482㎞;另一部分位于盆

地的次级沉积中心,长约

300m、宽约 70m、面积约 0.0205㎞2,合计盆地的有利含煤面积约

0.0687㎞2。 

  

5. 应用意义评述 

  煤田电法勘探的资料解释在理论上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方法,而且在

“规程”中也有相应

的规定,而在实际工作中,因工作的对象是在变化的,盆地的地质、电性各有特点,按理论
上的要求去做,往往解释结果与实际情况误差出入大,为此,既要符合理论规范中的要求
又要提高解释精度,符合实际。本文阐述的方法、程序是我们在多年的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
出来的,使用这些方法在解释过程中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提高效率。现将其介绍出来供
同行之间相互探讨,不对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