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第一种方法通过一定时期的生产实践

,总结产生了这种方法,是根据第

一种方法中不安全的隐患

,放煤时由于压力的变化作用,支架易悠,放顶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

不安全因素大

,产量低等原因进行改进的一种方法。 

  优点

:控顶距缩小(最小控顶距 2.4m),支架支撑密度强度增加,安全系数有较大提高,极大

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产量高。 

  缺点是

:易造成放顶煤时顶煤超过放顶线,造成砂帮空,易穿矸造成矸石外混,生产均衡性

,生产效率低。 

  第三种方法其实与第二方法相同

,是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实践进行改进,适合

40m 以上较长的单放工作面,工作面溜子有过渡段,可以上(或下)边开帮,下(或上)边放煤。 

  优点

:除具有第二种方法的优点外,能达到均衡生产,产量高,整体推溜子或分段推溜子后

砂帮扶柱上尺上线

,工程质量有显著提高。 

  

(3)三种回采工艺对“一通三防”和回采率的影响。 

  第一种方法回采时

,不论何时都能保证有足够的通风断面,保证风速正常,但是煤质破碎

后煤层吸氧量逐步增加

,推进速度慢,易发火,风速稳定,煤尘堆积飞场相对减少。 

  因为是整条帮开完后

,未移溜子放顶前均匀放煤,顶煤垮落均衡,不易穿矸,回采率相对第

二、三种方法要高些。

 

  通过以上分析论述

,第三种方法经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如顶煤厚可进行深孔爆破,煤层

注水

,分段推溜子),安全系数高,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小,支护强度高,煤尘少,极大地减轻了工人

的劳动强度

,推进速度较第一、二种方法快、产量高,也是生产实践中的进步。因此,可以根据顶

煤的厚度

,适当加大走向长度和工作面长度,配备合理的劳动组织,达到安全、稳定、高产。 

  

(4)科学合理、均匀放顶煤,是提高煤质和回采率的有效途径。 

  掌握放顶煤技巧是关键

;放顶煤时,应先将放煤口编成号,1、3、5 号先放,2、4、6 号后放,并

交替均匀

,循回反复放煤,使顶煤均匀下沉,不能一口放到见矸为止,易造成悠棚,同时对煤质管

理不利

,易造成放煤少、回采率低、产量少。如果使工作面支架受力均衡,保持工作面均量生产,

必须在砂帮侧计划指定地点放顶煤

,其它地点一律不准放顶煤,放煤口放煤后及时补好网子,

浮煤扫净

,使网子落地,放煤地点周围支护的棚子修整完好。  

  

 

  

7 采区投产前的资料查找工作也将对采区安全生产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掌握残煤采区的技术资料对采区的正常生产和消防火工作将起到很重要的指导
作用

,实例:西安矿二区-290 水平 02601 区采区工作面沿走向推进过程中,有一条 1982 年水沙

充填采法的水道

,料石碹支护,由于掌握的不好,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工作面漏掉局部支

,是一次忘不掉的教训。 

  残煤采区有旧、空巷处就易产生高温火点

,漏风是主要原因,因此,提前查找史料、查明旧

巷情况

,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发黄泥板碹、注浆等),将起到预防性消防火的作用。 

  

 

  

8 结论 

  

 

  总之

,残煤“单放”采法一次可采高度为工作面高度 3 倍,同时也存在有落煤损失,冒落不充

,丢三角煤等问题和其它残采问题也有待于在今后的开采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合理采

,摸索出更安全合理、经济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