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现状,通过煤液化合成油是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的现实途径之一。煤
炭液化合成油的道路是解决能源危机最有效可行的途径。
  五、发展与建议
  

1.煤间接制油技术发展的制约原因之一。目前我国主要的资源还是来源于石油。不论是

发展煤基间接液化还是直接液化,均没有足够的依据简单定位在取代我国的全部石油进口
而在于减轻并最终消除由于石油供应紧张带来的各种压力以及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
影响,同时应做到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在技术及产品方面的优势互补。
  

2.煤间接制油技术成熟,国外有大型工业化装置,煤基间接液化及煤加氢直接液化不

能简单从技术论优劣,也不能简单从经济论优劣,二者虽有共性的一面,但根本的区别点
在于各有其适用范围,各有其目标定位。从历史渊源、工艺特征、煤种的选择性、产品的市场
适应性及对集成多联产系统的影响等多方面分析,

2 种煤液化工艺没有彼此之间的排它性。

  不论是间接液化还是直接液化,均需加大技术投入,加快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
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如间接液化的合成反应器及高效催化剂、直接液化的
加氢反应器及催化剂等),完全依附于他人,难免受制于人。促进我国自身液化技术的产业
化进程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如果煤炭液化厂建在煤炭生产国,则必须保证该国的煤炭储量足够液化厂

25~30 年服

务年限内的用煤需求量。一座商业化生产的液化厂年煤炭消费量为

300~400 万 t 油当量。这

意味着,最少需要

1.5 亿 t 硬煤储量(合 1 亿 t 油当量),或者 3 亿 t 的褐煤储量,最小储采

比为

25。分析中国的客观条件是比较适合发展煤转油项目的。

  六、未来发展预测
  现有一定规模的炼油厂利用煤炭液化工艺来生产同样多的液体燃料是不可行的。煤炭液
化只能作为生产烃类液体的辅助手段。当原油的产量不能满足运输用燃料的需求量时,采用
煤炭液化技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煤炭液化燃料可以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进
行销售和供给,这不可避免地受到石油工业的控制和运作。但却有利于大大简化煤炭液化产
品的供给和销售网络。因此,煤炭液化项目起初可能要由石油工业来实施,而不是煤炭工业。
这个趋势已经被煤液化是由大部分石油公司进行各自开发这样的事实得到证实。
  鉴于上述情况,最有利于煤炭液化企业的做法是,直接将自己的液化产品输送到现有
的炼油厂中,作为进一步提炼的原材料,或者与炼油厂的产品进行混合使用。由于液化厂和
炼油厂都有许多辅助设施,如电力和化学原料供应,有可能将一些必要的公共设施调配共
享。另外,炼油厂和煤炭液化厂的一些单元操作也非常相似,也使得煤液化可能在石油行业
中首先实施。
  七、对煤转油项目的意见
  从世界范围看,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为原料制油没有任何优势,不是新能源发展
的趋势。中国是贫油国家,但并不意味着为缓解能源紧张就必须发展煤制油。虽然中国煤炭
总体储量不小,但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

60%,煤炭资源也是有限的,而煤转

油是否是解决石油短缺的优化方式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当然根据现在的国家有关政策
来看,批准适当规模的煤转油项目是符合国家近期经济发展形势的。
  目前来看,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经济性是煤制油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而项目遍
地开花、投资无序化是目前最大忧患。
  

“煤制油”主要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而目前国内只有神华集团等少数几家

企业宣称已拥有了核心技术,大部分打算上项目的地区和企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
  煤间接制油技术在国内外已处于成熟期,而且工艺简单,风险低,中科院山西煤科所
生产的煤制成油,几年来汽车试用效果非常好,成本低折合每桶

40 美元以下原油,汽油成

本在

3500-4000 元/吨以下,经济效益可观,国外南非虽拥有 760 万吨生产能力但对 F-T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