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违背自然规律

,并竭力赞美天地万物的秩序。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同构的思想,这种观点无疑在

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前

,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道家著作中关于空间、人、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思想

,将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诸

多问题与道家思想紧密结合

,这样就为构建一种恬然自足的室内环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而

且那种

“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也就得到了广大设计师的青睐。人们在古代人的智慧当中寻

求自己的设计灵感

,这样就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而且也和时代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

此相比

,“以拼凑代替设计”的后现代建筑设计现象实在有些难以接受。法国建筑家西萨・达

悲叹

,许多建筑师“仅仅满足于采摘历史的花果,而不去培植自己的苗木,难道这样一个有着丰

富发现的时代

,而只留给后人一些七拼八凑没有特征的模仿品?” 

  

 

  三

 差异性表面下的祛魅逻辑 

  

 

  不管何种创作原则以及思潮主义

,笔者以为建筑美学的规律与原则要求在城市建筑中,要

营造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建立一个平等的、自由的、质朴的交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

的共生关系。完整的建筑体系

,是在不断完善中让人享受到合理、舒适的建筑空间,达到人与建

筑的圆融与和谐。建筑设计是反映城市规划建设和现代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建筑景观不是单纯的配套

,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空间,是一本有着丰富内涵的书,“一本关

于自然的书

,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人的书”,是传递一定时期人类理想与追求等

讯息的物质载体。复兴城市品格

,激发城市对人深切的关怀,重塑城市人文心性,也许,这些恰好

可以可以作为我们评判优良景观设计的标准和参照值。笔者始终认为

,景观设计的总体原则,

应融合

“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营造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生态绿化景观。比如景

观中大多会采用众人所熟悉的物象作为原型

,用以表现物象真实状态中的形态美和精神内涵,

所以就外形而言

,具象景观要素具有一种朴实的真实美,然而其创作毕竟不是对原型进行简单

的复制

,因而由设计师艺术加工后的具象景观元素,还具有一种抽象美。 

  同时在艺术加工和提炼的过程中

,具象景物会被赋予特定的精神内涵,完美融合后的具象

要素

,成为整个环境意境营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有形的物质空间,一个人性化的空间环

,肯定既要满足功能,又能符合人的感官要求,同时还要注重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感受。这就

需要满足生态原则、文化原则

,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将空间形态与环境韵律有机结合。发

挥创造性

,构建生态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体现地域性的审美差异。而且建筑美不应

仅仅停留在外在形式美给人的感官愉悦

,它更应赋有一种对人类现实生活做出积极独特反映

的艺术内涵。人的行为习惯、审美感受随社会进步在不断变化

,建筑不应再孤立地存在,它应成

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纽带

,不仅是功能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象征主义诗人叶芝说

:“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到处弥散着一种混乱。”这

句话描述当代建筑审美领域的现状是非常合适的。我们知道

,现代建筑的审美思维,基本上局

限于总体性思维、线性思维、理性思维这种固定的

,甚至可以说是僵死的框框之中,很难突破功

能主义、理性主义的束缚。然而当代哲学与科学思想

,特别是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

建筑的审美思维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途。现代主义建

筑的几何霸权和纯净主义美学

,基本上是明目张胆的压迫性总体化来强控和引导建筑的美学

走向的。雅斯贝尔斯所说的

“从一种处境跳到另一种处境一样”,建筑从一种总体性跌进另一

种总体性。这种以一种专制取代另一种专制的美学革命

,是当代建筑师和美学家最不愿意看

到的。因此

,从后现代主义思潮衍生出的建筑观念,无不把抵抗总体性、追求差异性,作为预防

和驱逐任何形式的美学专制妖魅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