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1CIGS 国外发展现状

  

1976 年,美国首次研究成功 CIS 薄膜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6.6%。时隔 6 年之后,

波音公司通过

3 元(Cu、In、Se)蒸发方法,制造出了效率超过 10%的薄膜电池。1983 年,

ArcoSolar 公司提出新的制备方法——硒化法,该项技术具有简单、廉价的特点,现在已经发
展为制作

CIS 电池最重要的技术。80 年代后期,德国开发出了转换效率为 11.1%的 CIS 电池,

这是转换效率首次超过

10%。其稳定性好、耐空间辐射的优良特性也逐渐得到行业的重视。90

年代初,瑞典报道了效率为

17.6%,面积 0.4cm2 的 CIS 太阳电池,这是当时的世界记录。

日本从

1994 年启动 CIGS 产业化项目,研发投入高达 200 亿日元(相当于 14 亿元人民币)。到

90 年代末期,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将转化效率提高到了 18.8%,同时开始生产发
电用

CIGS 太阳能电池组件(40W),组件效率达到当时最高的 12.1%。到 2001 年,德国风险

投资企业

WurthSolar 开始在欧洲销售 60cm×120cm 的 CIGS 太阳能电池组件,它是制备在钠

玻璃基片上的。

2000 年,美国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制备出亚微米级(0.74μm)CIGS 太阳能电池,

效率达

12%~13%,更加显示出了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的性价优势及广阔的市场

前景。

2003 年,日本昭和壳牌石油公司开发的 3459cm2 组件转换效率达到了 13.4%。在 2007

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用三步共蒸发法制备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
达到了

19.9%,这是单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世界记录。

    现 在

CIGS 薄 膜 太 阳 能 电 池 组 件 面 积 已 经 可 以 达 到 0.5 平 方 米 以 上 , 主 要 有

600mm×900mm 和 600mm×1200mm 等规格。主要由各公司不同设备条件决定。其组件生产工
艺流程如图

(52)所示:

  图

52CIGS 组件生产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