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度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的自主地位日益确立,它们会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趋
利避害,自发地决定用工、就业形式和经营形式,这是劳务派遣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大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是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产生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体制内积存了
大量的低效率和无效率劳动力。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企业开始控制人员
数量增长,并精简人员,劳务派遣成为企业避免直接冲击社会、进行正常裁员和非正常裁员
的重要渠道。  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的不断增强是劳务派遣型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职
业介绍机构和职业介绍事业的发展,逐步产生了劳务派遣的机构和功能。一部分下岗、失业
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由于自身就业能力比较弱,难以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于是,有关部
门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劳务派遣实现就业。另外,也有一些就业能力比较强的劳动者,不
满足于固定在一个正式单位中,采取了劳务派遣就业形式,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自己
的收入。另外,随着大中专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毕业生也通过劳务派遣来积累工
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总而言之,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劳务派遣,不但满足了我
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需要,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服务,体现出具有中
国特色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特点。  劳务派遣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知识经济和人才
流动。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便是通过不断地满足各种消费群体不断变化
的多种需求,来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良性循环,所以,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方
式对劳务工人的需要更为多样性,更为动态化。由此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的具有高度专业技术
知识、经验与能力的特殊劳务群体,应不同企业之邀,在不同企业、行业、国家之间流动着、
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务工人流动的一个新景观。伴随着这种劳务流动,根据各种企业对人才
的多种需要,劳务资源组织和配置的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也应运而生了。在日本,年轻人

更乐于接受劳务派遣制这种用人模式,这些年轻人不但受到了更高级的专业职业教育,而
且择业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像在工业经济时期老一辈人那样希望在一个名
牌大企业中做终身雇员,而是愿意寻求一个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又能在自己喜欢的
时间、场所获得自己满意收入的相对自由的职业。

【劳务派遣制的优点和好处】
  第一,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劳务派遣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我国旧的计划经济

体制下,工人归单位所有,都是单位的人,工作是终身制,端的是铁饭碗,人员能进不能
出.工人闲置浪费现象很普遍。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工人要流
动,

“单位人”要变成“社会人”已经是大势所趋。我国著名劳务学家、中国劳动科学院副院长

王通讯教授提出

“对工人,不养而用是上上之策。”他说:“如何用工人、现在有三种.现象:

一是养人用人;二是养人不用人;三是不养人而用人,对用人单位来说

‘工人不养而用’是

上上之策,追求工人

‘为我所用’要比‘为我所有’有利得多。”实行劳务派遣制,使用人单位在

工人使用上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种新的用人理念得以实现。用人单位只需与劳务派遣机

构签订一份劳务派遣协议,然后由劳务派遣机构把合适人员派到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只
负责对工人的使用,不与工人本人发生任何隶属关系。应当说,以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

特征的劳务派遣制,特别适合于那些非公有制企业、国企改制企业和那些经营发展变化比较
快、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发展时期对人才需求又不尽相同的单位。  第二,

“你用人,我管

”是人才派遣制的又一个显著特征。人才派遣制的用人模式实际上形成的是三种关系.也

就是以人才派遣机构为中间行为主体,形成的派遣机构与被派遣人才之间的隶属关系、派遣
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被派遣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很显然,用
人单位对人才只管使用和使用中的工作考核,剩下的一切管理工作,包括工资薪酬的发放、
社会保险的代收代缴、合同的签订、续订和解除,相关问题和争议的处理、日常一系列的人事
管理等.全部由人才的派遣机构负责。这样,用人单位用人,派遣机构管人,这种用人模式
对用人单位来说省了很多事,减少了大批因管理工作带来的工作量和相关的麻烦。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