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在科龙危机中,第一个感到尴尬的,毫无疑问是科龙的掌门顾雏军。顾宣称在他

2001

年入主科龙时,科龙巨亏

14 亿多元,经过他的工作,2002 年科龙扭亏为盈,实现 1 亿多元

的净利润,次年更是实现

2 亿多元的净利润,顾也由此赢得了“扭亏明星”的美誉。但从目前

披露的情况来看,顾涉嫌做假账,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搞收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欺诈者
一个个进了该进的地方,这彰显出法律的威严

――但由此折射出的问题是非常沉重的:这

些人可都曾被舆论追捧为企业家、以企业家的辉煌名号在市场中腾云驾雾!可我们的

“企业

”怎么一个个都如此德性――坑蒙拐骗、投机成性,在公众面前缺乏起码的诚信,对社会

缺少起码的责任感,这种反差在顾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科龙危机中,第二个感到尴尬的则是科龙所在地顺德区政府。科龙之所以从过去的辉
煌跌落到如今的衰败,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不当处置有关。科龙出身于乡镇企业,虽然
后来到香港上市,但控股权还是

“集体”的,掌握在镇政府手中。这样的产权结构,要做到政

企分开是很难的,实质上形成了所有者的缺位,并由此造成经营不善。而后政府为了甩包袱,
在和顾雏军的谈判中作了较大让步,使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收购了科龙。

 

  

 

  三、启示

 

  

 

  顾雏军早年间曾说过:

“我不忙虚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成功就蹲监狱。”不想

竟一语成谶。而如今,顾因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和披露虚假信息等名目遭调查,形消影瘦。
当年尾随其后的一大帮追随者也树倒猢狲散了。而其带给我们的却是无穷的反思。首先是公
司的治理结构的完善,用制度来来治理公司而不是用某个灵魂人物;其次,规范的会计核
算制度和审计制度是公司健康运行的强大保证,通过财务造假所支持的业绩似五彩泡沫,
终究有破灭的一天;最后,企业需要真正的企业家,需要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企业家并
非天生是伟大和高尚的,只有在一系列制度的约束下,才能使得他们在自己利益的驱动下
行动,又在客观上对社会负责任。所有者的缺位是企业治理混乱的病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明确产权主体和职责分工,或许像科龙这样的悲剧将不再重演。

 

  作者单位:曹小秋,南昌大学会计系;戴传刚,南昌大学

2006 级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酉民,赵曾耀.公司治理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9-102. 

  

[2]陈信元,陈冬华,李增泉.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J].中国会计评论,2005,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