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根据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程度适时调整农地政策,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农业
经营效益,而不是死守

“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二、

“中农化”:“小承包大经营” 

  台湾

“小地主大佃农”的政策,有很多方面值得内地借鉴,但最值得借鉴的一个方面就

是如何根据变化的经济与社会形势调整农地制度,保证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益。为了适应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台湾推出了

“小地主大佃农”的制度安排。其实内地

现在也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对农地制度调整的压力。笔者认为,内地可以
借鉴台湾的

“小地主大佃农”政策实施“小承包大经营”的制度安排,或者说推进小农经营向

中农经营发展,即农地经营

“中农化”。 

  所谓

“小承包大经营”的“中农化”政策就是鼓励不想耕种、无力耕种或者耕种效率低下

的农民将土地长期出租给经营大户,推进农地经营规模

“中农化”。而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

着务农劳动力流失、务农人口老龄化、大量耕地闲置和土地利用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推进

“规

模化经营

”是非常必要的。 

  

(一)

“中农化”:内在的现实需求 

  务农老年化程度越来越高。台湾实施

“小地主大佃农”政策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务农老

年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效率越来越低。根据农委会资料,农业经营者平均年龄从

2000 年

58 岁,增加至 2005 年的 61 岁,有八成以上属中高龄人口。陆云教授也有一个数据:

1985 年农场主平均年龄为 51 岁,2005 年已升至 61.2 岁,2015 年预期为 66.4 岁,其中 65
岁以上占

60%,45 岁以下占不到 3%。其实,内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也很高,特别现在年

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比较多,种田者基本上是老年人。根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百

村观察

”项目组 2010 年寒假调查数据分析得知,种田者平均年龄为 45.69 岁。在种田的农户

中,种植者年纪在

60 岁及以上的占了 14.8%;在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还在种田的有

76.6%。种田老年化是一个大趋势,但老年化严重影响了耕作效率与创新意识。老年农民不
重视引进新的生产技术、不太愿意调整生产结构、也不太愿意进行投资,主要是维持、守摊子。
显然种田老年化趋势与农业现代化背道而驰。因此,内地应该借鉴台湾的

“小地主大佃农”政

策,通过

“小承包大经营”的“中农化”政策活化耕地、优化劳动力结构,推进务农人员年轻

化、专业化。

 

  自然生产和抛荒土地越来越多。台湾实施

“小地主大佃农”政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土地休耕面积越来越多。

1998 年休耕只有 8 万多公顷,占全部耕地的 9.73%,到 2007 年达

到了

22.7 万公顷,占全部耕地的 26.96%,休耕土地 10 年增加了近 2 倍。台湾的农业发展面

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一方面土地休耕;另一方面台湾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为了活
化耕地,解决耕地资源的闲置和分散问题,台湾决定实施

“小地主大佃农”的政策。对于内地

来说,不存在土地休耕问题,但是耕地自然生产比较多。所谓耕地的自然生产,就是一部分
老年农户和外出务工农户只利用其承包地解决自己的口粮问题,不再向市场提供商品农产
品,导致了农地生产效益过低、商品化程度下降。据有关调查发现,约有

68.8%农户无力提

供商品农产品。

 

  另外,抛荒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当前的抛荒地主要集中在山区,耕地收益赶不上耕作
成本,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无力耕地,从而导致了农地
抛荒。平原地区抛荒倒不多,但是在农业效益不高、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将双季改为单季,
广种薄收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了耕地资源效力的
挖掘,还浪费了耕地资源。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将这些土地转给愿意种地、能够种地、会种
地的农户或者合作社。而台湾的

“小地主大佃农”政策提出背景与内地农村发展的现状有着较

大程度的相似。因此,内地可以借鉴台湾

“小地主大佃农”的经验,推进“小承包大经营”的

“中农化”政策,以此解决耕地自然生产、抛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