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生态环境审计中应不断强调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让审计人员头脑中时刻保持职业谨慎,
从而在思想上指导他们更加谨慎地执行审计工作,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同时,还应针对不
同的审计主体进行不同的审计定位。国家审计机关在进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审计时,应定位
在提供宏观服务方面,内部审计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侧重于提供微观服务方面,只有宏
观和微观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整体,才能共同发挥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优化农村金融
生态环境。在明确各审计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宣传,演讲,开讨论会,作报告,树
立正、反面典型等多种方式,增强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其从思想
上重视起来,调动其审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审计责任意识,从思想上为优化农村金融
生态环境提供指导。

 

  (二)确保各审计主体的独立性,是保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审计质量的根本所在

 

  对国家审计而言,为保持其独立性,在审计机构上可以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在业务上
可以

“下审一级”,在费用上,充实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预算经费。对内部审计来说,要提高

其独立性,首先,在隶属级别上,将内部审计的管理权限上划到总部直接管理;其次,将
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与审计人员的考评机制结合起来,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直接与其
奖金或工资发放挂钩,使其不丧失独立性。对社会审计而言,经济利益及不恰当的行政干预
是导致其不独立的最大因素,因此,需从上述方面采取对策。针对经济上的不独立,可以采
取审计费用拨付制,即由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出面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审
计费用的统一收取和发放;针对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可以给事务所赋予一定的权利,实行
直接越权上报制度,并在查证属实之后,给予事务所及上报人员适当的奖励,提高其上报
的积极性。

 

  (三)树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并付诸实施,从方法上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审
计提供正确的指引

 

  风险导向审计虽然在国外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研究应用的时间并不长。直到
2006 年新的审计准则颁布后,风险导向审计才逐渐被审计实务界和社会公众所认识并接受 。
在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无论是占主导地位的较为分散的农村金融机构,还是管理水平低、
风险意识淡薄、发展目标不明确的乡镇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经营环境、信用环境等
十分恶劣。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借鉴国外较为成功的审计经验,在对农村
金融生态环境审计时,各审计主体应树立风险导向审计意识并付诸实施,将审计重点锁在
影响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管理风险、经营风险、控制风险等方面,改变传统的合法、合规性审
计,切实加强对金融风险、经营风险的预警、监测和控制,确保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平稳运
行。

 

  (四)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审计提供有力的人力资
源保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尤其是从事金融审计的审
计人员,要求其不仅必备一定的财会知识、管理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应的金融、证券、保险等
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从而能够提供有效的审计信息,服务于社会公众。
各审计主体及有关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应对越来越复杂
的审计业务。为此,一方面,必须强化职业后续教育培训,将其落到实处,要求所有审计人
员必须按要求完成每年的职业后续教育培训,并将培训的学时和效果适当纳入年终成绩考
核中,以督促其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各审计主体或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开展研讨
会、经验交流会、互助会、报告会等方式,做到互相交流,经验共享,从整体上提高审计队伍
的素质,为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