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和体力劳动等;雄激素增高成年男性高于女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如精神因素如情绪波动等;长期重度

吸烟;静脉压迫时间>

2min(增 10%);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高(增高 10%~15%);日内

差异(上午

7 时最高);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药物等。

2)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 6 个月~2 岁婴儿、造血功能减退

如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减少达

16%)、长期饮酒(减少约 5%)。

2.病理性变化

1

)病理性增多: 相对性增多:暂时性血液浓缩如呕吐、高热、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等。

绝对性增多:包括继发性增多的组织缺氧

EPO 代偿性增高,如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EPO 非代偿性增高如与某些肿瘤和肾脏有关的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

癌、肾胚胎瘤、肾积水、多囊肾和肾移植后等。原发性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定义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

考值下限)。贫血的病因诊断较为困难,一般应结合临床和进一步检查。按病因可将贫血分为

3 大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如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减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造

血干

/祖细胞受抑制)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造血调控因子缺乏)、缺铁性贫血(铁缺

乏)、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

B

12

缺乏性

DNA 合成障碍)等。

2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缺陷如膜缺陷的遗传性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

G-6-PD

缺乏症、遗传性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血红蛋白异常如珠蛋

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血红蛋白

C、D、E(HbC,D,E

)病(珠蛋白合成减少)。 不稳定

Hb

所致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结构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对补体过敏)。 红细胞外在异

常如免疫反应引起的贫血如新生儿溶血病、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病、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机械性损

伤如红细胞破碎综合征、行军性血红蛋白尿;高温烧伤所致溶血性贫血、药物和化学毒物所致溶血性贫血、

疟疾和多种细菌所致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所致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

此外,药物也可引起贫血: 抑制骨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链霉素、消炎痛、洋地黄、苯妥英钠等。 引

起维生素

B

12

、叶酸吸收障碍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降糖灵、新霉素、异烟肼等。 引起铁吸收障碍药

物如皮质类固醇等。 引起溶血的药物如头孢类、氨基甙类抗生素、磺胺药、抗过敏药、维生素

A/K、奎尼丁类、

水杨酸类、速尿、异烟肼、利福平、驱蛔灵、马利兰等。

红细胞计数医学决定水平:高于

6.8×10

12

/L,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低于 3.5×10

12

/L 可诊断贫血;

低于

1.5×10

12

/L 应考虑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