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把场地边界线想当然地认为是排水区域界线。计算汇水面积要跳出场地边界的限制,在必要
的更大范围里计算出各种水力参数。

 

  (

2)绘制场地设计图(见图 3)。利用场地原有地形中由于地面径流形成的天然汇水

沟,适当地进行改造加固,可以做到顺应地形,不破坏地表形态,不破坏原地面径流,这
也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设计手段,符合中国古代规划理论的

“形胜”思想—

—与自然结合,改造自然但不破坏自然。 
  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完工后运行情况,在工程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是水土流失主要
发生期。施工期间,伴随光伏组件基础开挖、施工道路开挖填筑等施工活动,将扰动原地表、
破坏地表形态,导致地表裸露和土层结构破坏,遇降雨或大风天气将产生水土流失;工程
运行期间,地表开挖、回填、平整等扰动活动基本结束,水土流失程度将大幅度降低,但因
扰动后的区域自然恢复能力降低,并具有明显的效益发挥滞后性,仍将会产生一定的水土
流失。

 

  因此,仍须采取以下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一是工程分期、分阶段进行,且作业场地面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作业场地扩大
会造成更大面积的土壤表层的破坏,造成风沙侵蚀的增强。

 

  二是沿山地与平地交界处规划站区内部道路,同时沿路边设排水沟,将场地雨水排至
排洪沟内,防止山坡地径流对场地的冲刷破坏。

 

  三是采取路基路面排水及路面混凝土硬化等工程措施,防止路基路面受雨水、地表径流
冲刷而失稳。

 

  

3.站区总平面规划 

  根据光伏电站的布置特点,本工程根据场地原自然地形坡度进行微调整,根据计算选
择的光伏组件阵列最佳倾角,将太阳能电池板沿地面坡度分为

20 个单元组进行布置,

1MWp 一个单元,因站址用地形状不规则,所以每个单元用地不尽相同。每个单元行列间距
由设计的最终场地坡度而定,基本上是利用原有自然地形坡度,尽最大可能不动土方。逆变
器及变压器一个单元配置一组,尽可能布置在阵列的中间,以减少电缆的敷设长度。交、直
流配电装置均选用户外型产品,站址出线通过

35kV 电缆直埋至户外,通过架空线路连接

至站址西南侧的

110kV 石墙站。站址西侧、南侧约 1km 处为太黄路,方便站址与外部的交通

联系。中控制室、材料库等联合布置的综合楼布置在站址的中部,靠近站内南侧环丘陵的

5m

宽主路,方便站内的电缆连接,减少电力损耗。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工程的设计势必要运用经济学理论以保证工程的可行性。

 

  (

1)效用最大化。首先,最大限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其次,采用投资最省的场地设

计方案;最后,方便施工,保证工期。

 

  (

2)利润最大化。在给定的土地内,保证业主要求的太阳辐射总量,即保证发电规划

总量的要求。

 

  四、结语

 

  邹城项目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延续了

“形胜”思想,既考虑到了工程的安全性,又为工

程的可行性提供了可能。目前电力建设的市场化道路上环境保护问题普遍存在,为此应探索
如何通过设计手段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化解,使项目可行。

 

  参考文献:

 

  

[1]沈辉,曾祖勤.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德]克劳特.21 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张玉珩.火力发电厂厂址选择与总布置[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1. 

  

[4]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