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医院门诊、急诊主入口位于南边

6 号路,西面设住院部次入口和后勤生活区出入口,东

边设污物出口。院内交通系统简洁,主要道路宽度

7 米,次级道路(含消防通道)宽度 5 米,

围绕综合楼和用地呈环状布置。洁污流线严格分流,互不干扰。医疗区停车场的设置采用就
近入库的原则以方便使用,也减少车流的交叉和对环境的影响。门诊部东侧设公共地面停车
场,主要满足门诊及体检车流。急诊部外部设停车场,满足急救车辆停放。住院楼西侧靠近
出入口设公共地面停车场,满足住院、探视车流需要。住院部和医技部并设有集中地下停车
场,满足住院及内部工作人员使用。地面机动车停车位

152 个,地下停车位 148 个。 

  

5 空间组织 

  近年来,一些医院建筑设计中片面追求医院的

“酒店化”,在医院中设计大而豪华,这

是一种不好的趋向。过高过大的中庭空间带来噪声干扰。空调负荷过高等一系列的问题,设
计中以纵向医院街的庭院以及

“枝状标准单元”形成的错位庭院形成流动变化的空间,各候

诊空间结合庭院设计,增强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使人更加亲近自然。

 

  入口广场空间:医院主入口留有大面积广场,在缓冲人流的同时,提供给医院及城市
足够的开放空间。

 

  

“医院街”:纵向的“医院街”不仅能将各部分功能空间有条理地组合,且能带来纵向的

视线穿越。首层结合花点、小超市、咖啡店等与中庭绿化相结合,营造温馨宜人的环境。

 

  候诊空间:候诊空间与庭院紧密结合,大面积的玻璃将室外绿化引入室内。

 

  小型交流空间:住院部分电梯厅、护士站、休闲活动平台,一系列开敞空间的布置,活
跃了护理单元内部空间,拉近了病房与自然的距离。

 

  总之,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
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事件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
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

“自然-空间-人类系统”

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从城市空间的本质出发,即从

“人的行动”出发,我们才能设计出

杰出的城市,从而避免重蹈覆辙。当今的城市设计师应该向我们的先辈取法,细心体会中国
园林的精妙之处,探究先辈们是如何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和心情,运用何种方法设计出那种
丰富的空间,进而创造出更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