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采,尽量避免形成孤岛工作面。如果由于村庄搬迁影响形成孤岛工作面,最多只能形成一个。
②回采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不应超过 3.5m。采区隔离煤柱留设应结合考虑煤层赋存条件
等因素,应尽量避开应力高峰区,但不得小于

50m。

③合理确定工作面切眼和停采线位置。

相邻工作面切眼、停采线位置尽可能对齐,避免出现梯形、三角形或锯齿形等不规则煤柱。多
煤层开采时,下层工作面不应越过上层工作面的切眼或停采线,上层煤开采不应留下给下
层煤开采带来困难的煤柱区。

④避开断层而在采空区侧留下煤柱的工作面开采时,必须编制

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措施。

 

  

2.9.3 避免同一条顺槽相向同时掘进,如确因接续紧张需相向同时掘进时,两掘进迎头

相距

50 米时必须停止其中一个迎头的掘进。停掘的迎头要加固,继续掘进的迎头除加强支

护外,冲击危险严重时,还必须采取解危措施。

 

  

2.9.4 回采工作面应背向采空区及煤柱区开采,避免面向采空区或煤柱区开采而产生应

力集中。断层附近的回采工作面应背向断层方向推进或面向断层的斜交方向推进。

 

  

2.9.5 工作面向采空区、断层带、向斜轴、应力集中区回采时,应先进行冲击危险性监测,

有冲击危险必须先采取卸压措施,解危后方准回采。

 

  

2.9.6 冲击地压危险区内掘进和回采时,必须在保护带内进行,保护带宽度不小于 3.5

倍的采高或巷道高度。

 

  

2.9.7 采煤工作面必须加强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提高上下端头和切顶线的强度,加大

两巷超前支护范围。沿空顺槽的超前支护长度不小于

60m,非沿空顺槽超前支护长度一般不

小于

40m,遇断层、向背斜轴等构造时应加大超前支护长度。两顺槽断面不低于设计断面的

70%。 
  

2.9.8 有冲击危险的采煤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布置在沿空顺槽时,应加大移动变电站距工

作面煤壁的距离,不得小于

100m。 

  

2.9.9 在冲击地压特别危险区段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保证躲炮距离和躲炮时间,躲炮

半径不小于

150m,躲炮时间不小于 30 分钟。 

  

3 冲击地压防治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钻屑法只能进行局部性监测,监测范围小,有效期短,准确,但劳动强度高、施工

速度慢,监测范围小。

 

  

3.2 在应力集中程度非常高时,采用钻孔卸压和小直径钻孔爆破卸压不能完全释放应力

或改变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需要进行反复处理才能缓解应力集中,需要研究新的更为可
靠的解危方法。

 

  

3.3 在高应力集中区进行解危作业时,钻孔施工难度大,卡钻、吸钻频繁,钻进非常困

难、施工速度慢,并危及作业人员安全,现有施工机具难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3.4 由于井田内断层多、构造复杂,为避开断层影响,在工作面内留设了许多不规则煤

柱,回收煤柱时将给冲击地压防治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也为临近煤层的开采留下了很大的
隐患。

 

  

3.5 对重力型或顶板型大范围冲击地压防治任务较重的矿井,因大量的防治冲击地压工

作要随时随地的施工,对生产影响较大,生产和防冲治理时常相互干扰,防冲治理时间有
时难以保证。

 

  

4 小结 

  深部开采是今后煤矿开采的趋势和研究的重点,深部开采存在着防灭火、防治冲击地压
和支护难等各方面的难题,冲击地压的防治更是今后矿压研究的重点,从理论到现场,这
方面的技术都一直根据不同矿井煤层的开采方式、地质条件、煤层特征及多种综合因素耦合
在一块,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解决冲击地压问题,需要立足现场,分析其成因和危害区域
划分,利用在线预警、微地震、电磁辐射仪等多种监测仪器和手段,逐步掌握其变化规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