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2)

 结构的承载力、刚度要适应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要求,并应均匀连续分布。在一般的

静力设计中,任何结构部位的超强设计都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但在抗震设计中,某一

部分结构的超强,就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因此,抗震设计中要严格遵循该强的就

强,该弱的就弱原则,不得任意加强,以及在施工中以大代小、以高钢号代低钢号改变配筋,

如必须代换,应按钢筋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13)

 在抗震作用下节点的承载力应大于相连构件的承载力。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节

点应能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

14)

 结构单元之间应遵守牢固连接或彻底分离的原则。高层建筑的结构单元之间宜采用

加强连接的方法,而不宜采用分离的方法。

15)

 合理的控制结构的非弹性部位(塑性铰区),掌握结构的屈服过程及最后形成的屈

服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过早的混凝土剪切破坏、钢筋锚固滑移和混凝土压碎等脆性破

坏。

16)

 梁端、柱端及剪力墙的加强部位受弯配筋在满足承载力和抗震构造要求的条件下,

应避免钢筋超筋。

17)

 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刚度要与上部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相适应。当上部结构与基础

连接部位考虑受弯承载力增大时,相邻基础结构及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结构,应考

虑弯矩增大的作用。

18)

 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中,应保证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控制

在风荷载下的位移值,保证有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外墙(尤其是玻璃幕墙)、窗玻璃、

女儿墙及其它维护和装饰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并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防止

房屋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局部破坏。

19)

 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应进行详细勘察,摸清地形、地质情况,选择位于开阔平

坦地带,具有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中硬场地土的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

抗震不利的地段,如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软弱土、易液化土、

故河道、断层破碎带,以及土质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情况等;任何情况下

均不得在抗震危险的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20)

 刚性结构适宜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当地面运动周期长时,震害较小,变形小,

自重大,延性小,空间整体性好。柔性结构适宜于钢结构的特点,当地面运动周期短时,

震害小,自重轻,地震反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