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作为工程边坡, 对表层已松动变形岩体, 一般应

彻底予以清除, 如不能全部清除, 则开挖坡角应不大
于自然坡角, 清坡的顺序应自上而下, 对弯曲变形的
边坡更应注意。 此外, 当岩层成层较薄, 倾角较陡,
坡高较大时, 应注意因开挖导致边坡进一步变形,
应控制爆破规模, 并作好施工期安全监测和防水排
水。

3. 2. 4 层状反向结构岩石边坡

层状反向结构岩石边坡, 系指岩层走向与边坡

走向接近一致, 而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的边坡, 此类
边坡由于沿层面没有滑动变形空间, 因此不论岩层
倾角大小, 一般情况下是稳定的。

边坡的形态和稳定程度主要受下列因素的控

制:

(1) 节理裂隙的发育特征, 特别是有无顺坡向

节理发育。

(2) 边坡岩性及分布特征: 例如有无软弱夹层

分布, 坡脚有无软弱岩层或软弱破碎带分布。

(3) 地下水的活动状况。

(4) 风化、地应力、振动等的作用。

此类边坡可能的变形破坏形式决定于上述因素

的影响, 例如:

1) 在地应力、重力、地下水等地质营力长期作

用下, 此类边坡易于出现倾倒松动变形, 变形深度有
时可达 70~ 80m , 其特征是边坡表部岩层倾角逐渐
变缓, 向沟谷弯曲倾倒, 层与层间发生剪切位移, 出
现反翘台坎, 变形严重者, 坡体松动架空, 甚至局部
出现坍滑。

2) 当高坡坡脚有压缩变形较大的软弱层带分

布 (如煤层、断层破碎带) 时, 边坡的上部将出现拉应
力区, 可能导致岩体张裂松动。

以上变形形式已在国内一些水利水电工程边坡

发现, 对一些古老岩层分布的层状反向边坡, 更应注
意细查。

此类边坡如未产生变形破坏, 一般情况下是稳

定的, 当岩层中夹有软弱夹层时, 常对边坡地下水的
活动起制约作用, 使夹层的泥化现象加剧, 不利于边
坡的抗滑稳定, 如果边坡已经倾倒松动, 则按松动型
蠕变边坡处理。

3. 2. 5 层状斜向结构岩石边坡

层状斜向结构岩石边坡系指由岩层走向与坡面

走向呈一定夹角的层状岩石组成的边坡, 是水利水
电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边坡类型。

由于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斜交, 边坡的稳定状

况主要决定于节理裂隙 (包括层面裂隙) 的发育特
征, 当平行边坡走向的高角度节理发育时, 边坡的主
要变形破坏形式是沿高角度节理的岩块崩塌。

当层面倾向坡外, 与节理面组合形成楔形岩体,

且层面与节理面交线的倾斜角较大, 又被坡面切断
时, 则可能出现楔状岩体滑动。 如果交线的倾角甚
缓, 则边坡是稳定的。在节理和岩层产状比较稳定的
平直河谷边坡, 这种楔体滑动现象在一定区段常连
续出现, 不利于傍山渠道的开挖, 从稳定的角度看,
显然, 岩层的走向与坡面的走向夹角越大, 边坡的稳
定性越高, 当岩层走向与河谷正交时, 对边坡的抗滑
稳定最为有利。此时, 崩塌可能成为边坡变形破坏的
主要形式。

3. 2. 6 碎裂结构岩石边坡

碎裂结构岩石边坡系指具有强烈发育的不规则

节理裂隙的各种岩石边坡, 在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
岩地区都可能出现, 特别在断层交汇部位和严重的
构造挤压部位较为常见。由于边坡上节理裂隙密集、
方向零乱, 难以划分出岩体的层状结构, 边坡岩体多
呈相互镶嵌的碎块, 从宏观上看, 可视此类结构为散
体, 边坡形态主要决定于节理裂隙的切割密度和组
合形态。

影响此类边坡稳定的因素主要是节理裂隙的切

割密度、裂隙的充填物特性以及坡体的含水条件。

此类边坡的主要变形形式是岩块的崩塌、滑动,

对于一些特高的碎裂结构岩石边坡, 当滑动变形的
规模特别巨大, 而岩体碎裂后的岩块相对甚小时, 滑
动变形的机制, 近似于松散土质边坡, 滑面也略呈弧
形, 至于崩塌, 常具有塌滑的性质, 甚至可以连续发
生。

此类边坡因其节理裂隙发育, 压缩变形较大, 抗

渗性能较差, 力学强度较低, 作为工程边坡是不利
的, 作为水库边坡, 也可能因水库蓄水后库水的涨
落, 因动水压力而导致边坡坍滑。

作为工程边坡, 一般应按稳定坡角开挖并作好

坡面防渗、排水处理, 重要地段必要时可作喷锚或喷
浆护面或作护坡处理, 作为临时边坡, 除按稳定坡角
开挖外, 还应注意边坡坡体的排水, 作为水库边坡,
在重要地段 (如可能因边坡失稳而危及附近居民点
安全时) 应在蓄水期进行监测, 预作防护。

现将岩质边坡分类情况汇总列于表 4。

(下转第 36 页)

2

1

西北水电・2000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