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况,这是由其结构特点造成的。预应力产生的扭矩分布和自重、恒载作用下的扭
矩分布规律有着较大的区别,为调整扭矩分布,可在曲线梁轴线两侧采用不同
的预应力钢束及锚下控制应力,构成预应力束应力的偏心,形成内扭矩来调整
曲线梁扭矩分布。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涉及的因素较多

,每个工程中混凝土的

材料、级配不尽相同

,要很精确的计算出混凝土收缩、徐变对小半径曲线梁桥的作

用较难。故在设计小半径曲线梁桥

,最好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预应力混

凝土曲线梁桥

,纵向预应力筋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3.5 下部支承方式的确定。曲线梁桥的不同支承方式,对其上、下部结构内

力影响非常大。对于弯梁桥,中间支承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抗扭型支承(多支点
或墩梁固结)和单支点铰支承。在曲线梁桥选择支承方式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

1)对于较宽的桥(桥宽 B>12m)和曲线半径较大(一般 R>100m)

的曲线梁桥,由于主梁扭转作用较小,桥体宽要求主梁增加横向稳定性,故在
中墩宜采用具有抗扭较强的多柱或多支座的支承方式,亦可采用墩柱与梁固结
的支承形式。
    (

2 ) 对 于 较 窄 的 桥 ( 桥 宽 B≤12m ) 和 曲 线 半 径 较 小 ( 一 般 约

R≤100m)的曲线梁桥,由于主梁扭转作用的增加,尤其在预应力钢束径向力
的作用下,主梁横向扭矩和扭转变形很大。由于桥窄因此宜采用独柱墩,但在选
用支承结构形式时应视墩柱高度不同而确定。较高的中墩可采用墩柱与梁固结的
结构支承形式。较低的中墩可采用具有较弱抗扭能力的单点支承的方式。这样可
有效降低墩柱的弯短和减小主梁的横向扭转变形。但这两种交承方式都需对横向
支座偏心进行调整。
  (

3)墩柱截面的合理选用。当采用墩柱与梁固结的支承形式时就必须注意

墩柱的弯矩变化。在主梁的扭转变形过大同时墩柱弯矩也很大(一般墩柱较矮)
的情况下,宜采用矩形截面墩柱。因为矩形截面沿主梁纵向抗弯刚度较小,而沿
主梁横向抗弯刚度较大,这样既减小了墩柱的配筋又降低了主梁的横向扭转变
形,更适合其受力特点。

  

4.曲线梁桥支座布置型式

  曲线箱梁桥支座的布置型式通常采用全部采用抗扭支承、两端设置抗扭支承
中间设单支点铰支承、两端设置抗扭支承,中间既有单支点铰支承,又有抗扭支
承的混合式支承,下部墩柱应与之相匹配。
  在曲线箱梁桥中,两端为抗扭支座

(双支座),联内安置几个铰支座的布置已

不多见,即使对小跨径小半径的非预应力曲线梁,一般也采用设内、外偏心支座
方案。通常预应力钢束引起的扭矩随弯曲半径的减小而加大,总的扭矩随跨长而
增大

,因此跨中的偏心支座,在与偏心距的设置上要分别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

a)横向恒载不均匀的影响,可通过设置中墩偏心距 e 来解决;对于弯曲

半径大于

130m 的曲线梁,这个偏心距不大,一般在 0.1m~0.2m 左右;

  (

b)预应力束形成扭矩的影响这部分扭矩的影响相当大,有时在半径为

130m、联跨长 140m 的四跨曲线箱梁中可达 20000KN•m 以上,若用增加跨
中支座偏心距的办法,则跨中支座的总偏心距为,式中

,为抵抗预应力所产生的

扭矩;若跨中支座按设内、外偏心支座的方案布置,偏心距的加大可使端部抗扭
的双支座中的反力大致相等

(或外侧支座反 力稍大些);

  (

c)曲线梁从施工完成到使用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均受到徐变、温度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