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下完钢筋笼后

,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

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1 钢筋笼上浮
产生的原因是钢筋笼质量差,弯曲多或配筋太少太细,稍受冲力即上浮;钢筋笼的初

始位置过高;混凝土严重离析流动性过小,钢筋笼插不进去;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
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
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

,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

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
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

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
控制导管埋深在

1.5~2.0m。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

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2.2 断桩
由于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造成原因:

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
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
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由于在浇注混凝土时,
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
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浇注混凝土时,没有从导管内灌入,而采用从孔口
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出现疏松、
空洞的现象。

预防及处理措施:预防措施

:防止导管进水,避免埋管、堵管,提高清孔质量检测及质

量控制;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
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
坍落度损失应满足灌注要求。灌注砼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
的砼要足量,避免埋下质量事故的隐患。

加强对混凝土及其原材料的试验断桩或夹泥在靠近桩的顶部时可以凿除桩头,清理干

净后进行干混凝土的浇注进行接桩;如果靠近桩下部时,可以采用压浆排除法;断桩如发
生在较深的位置,可以用冲击钻冲碎断桩并清除,然后重新灌注;在桩周围施作加固桩。

结语
钻孔灌注桩的整个施工过程属隐蔽工程,质量检查比较困难,而且施工工序环环相扣,

成桩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若不加注意,严重时会导致桩身承载力的降低,甚
至造成断桩的重大质量事故。本文是在钻孔灌桩的设计及施工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分析了影
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几种因素,包括护筒冒水、孔壁坍塌、桩底沉渣过多、钢筋笼上浮、
断桩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