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机 电 设 备   2004 年第 1 期                                                                    —  41  — 

 

 

 

 

 

 

 

 

 

 

 

                            主程序              A/D 中断处理            定时中断处理 

图 6  软件主要流程框图 

 

3  总  结 

从理论上说,只要调整电流源幅度,内阻法可

适用于各种容量的蓄电池测量.因此用内阻法来预

测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王宗亮  男  助教  主要从事电工学教学及

相关研究. 

 

 

广州有望实现产业化回收二氧化碳 

  广州在纳米技术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中科院广州化学所孟跃中教授主持开发的“二氧化碳制取

全降解塑料”的新技术已完成 30 吨/年的中试试验,并采用纳米技术高效催化二氧化碳,成功地解决了高

成本的难题。该项目的中试已通过了以中科院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的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的催化效率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一个年产(3000~5000)吨全降解塑料的工业化装置已进入筹建阶段。   

  把二氧化碳变成可回收塑料的设想,最先在 1969 年由一位日本化学家实现,但由于所用催化剂效率

低,且成本太高。难以用作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其后 30 年,科学界未能在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此次广州

科学家取得的突破,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孟跃中是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二氧化碳聚合与利用”项目组的首席科学家,他领导的该项目应用

了最新的纳米技术,使每克催化剂效率高出此前国际最高水平的两倍,每吨塑料所需催化剂的成本只需 200

元左右,而每吨塑料成品的成本降至目前市场塑料产品价格的(1/3~  l/4)。   

  这种塑料可以用普通工艺进行生产,处理后还可以变成我们日常用的一次性餐具、保鲜薄膜等,有些

性能上还要优于现在通用的塑料。以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可降解饭盒为例,使用淀粉生产,一个饭盒成本高

达 0.15 元,难以推广;而使用该技术开发的塑料制造一个饭盒的成本仅 0.083 元,成本相当低,且不会对

环境造成“白色污染”

。   

  专家认为,该技术能将工业废气二氧化碳制造成有益环境的可降解塑料,生产出来的塑料具有很好的

市场前景,有望成为今后通用的塑料品种。有关人士算了一笔账,如果以年产 10 万吨二氧化碳制成的可降

解塑料来计算,可以解决 3 个广州石化公司规模企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年排放 7 万吨),而厂房、设

备只需投入两亿元,产值将达到 20 亿元,利税实现 8 亿元左右。因此,成功应用该项技术,将极大地促进

我国塑料原料来源的多元化,降低对塑料进口的依赖。                      转摘自《中国环境报》  

系统自检 

系统参数初始化 

 

中断等待?

 

开  始

 

结  束

 

调 A/D 采样子程序 

调数字滤波子程序 

调量程自动 
搜索子程序 

开  始

 

结束返回

 

调键盘处理子程序 

调数据计算子程序 

调查表计算子程序 

调数据显示子程序 

开  始

 

结束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