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体结算的结果,部分箍筋的有限元计算值大于

SATWE 计算结果。 

  

5 转换构件 

  

5.1 框支柱 

  

 框支柱截面尺寸主要由轴压比控制并满足剪压比要求。为保证框支柱具有足够延性,

对其轴压比应严格控制。该工程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一级,轴压比不得大于

0.6,对于部分因

截面尺寸较大而形成的短柱,不得大于

0.55。柱截面延性还与配箍率有密切关系,因而框支

柱的配箍率也比一般框架柱大得多。箍筋不得小于

Φ10@100,全长加密,且配箍率不得小

1.5%。在工程中,个别框支柱还兼作剪力墙端柱,所以还应满足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

值不小于

0.2 的要求,折算成配箍率(C55 混凝土)即为 1.82%。框支柱为非常重要的构件,

为增大安全性,对柱端剪力及柱端弯矩均要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
和应取基底剪力的

30%。因为程序计算时,一般假定楼板刚度无限大,水平剪力按竖向构件

的刚度分配,底部剪力墙刚度远大于框支柱,使得框支柱剪力非常小。然而考虑到实际工程
中楼板的变形以及剪力墙出现裂缝后刚度的下降,框支柱剪力会增加。因而,对框支柱的剪
力增大作了单独规定。另外,为了加强转换层上下连接,框支柱上部墙体范围内的纵筋应伸
入上部墙体内一层;其余在墙体范围的纵筋则水平锚入转换层梁板内,满足锚固要求

LaE。

 

  

5.2 框支梁 

  

 框支梁截面尺寸一般由剪压比控制,宽度不小于其墙上厚度的 2 倍,且不小于

400mm;高度不小于计算跨度的 1/6。工程框支梁宽度为 700~800mm。框支梁受力巨大且受
力情况复杂,它不但是上下层荷载的传输枢纽,也是保证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受力构件,因而在设计时应留有较多的安全储,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支
梁纵筋配筋率不得小于

0.5%。框支柱在满足计算要求下,配筋率不得小于 0.8%。框支梁一

般为偏心受拉构件,梁中有轴力存在,因此应配置足够数量的腰筋,腰筋采用

Φ18,沿梁

高间距不大于

200mm,并且应可靠锚入支座内,框支梁受剪很大,而且对于这样的抗震重

要部位,更应强调

“强剪弱弯”原则,在纵筋已有一定富余的情况下,箍筋更应加强,箍筋

采用

Φ16@100 六肢箍全长加密,配箍率达到 1.18%。 

  

5.3 转换层楼板 

  

 框支剪力墙结构以转换层为分界,上下两部分的内力分布规律是不同的。在上部楼层,

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大体上按各片剪力墙的等效刚度比例分配;而在下部楼层,由于框支
柱与落地剪力墙间的刚度差异,水平剪力主要集中在落地剪力墙上,即在转换层处荷载分
配产生突变。转换层楼板承担着完成上下部分剪力重分配的任务;并且由于转换层楼板必须
有足够的刚度保证。转换层楼板采用

C40 的混凝土,厚度 200mm。Φ12@150 钢筋双层双向

整板拉通,配筋率达到

0.41%。另外,为了协助转换层楼板完成剪力重分配,将该层以上及

以下各一层楼板也适当加强,均取厚度

150mm。 

  

6 几点设计体会 

  

(1)概念设计是复杂体系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应对结构体

系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有针对性的对结构薄弱层、薄弱部位及由于建筑设计方案可能带来
的抗风抗震设计缺陷有宏观的把握。然后借助于工程设计软件进行正确建模,多方案对比试
算,最后制定完善的结构方案。

 

  

(2)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设计重点应放在转换层。当转换层位置较高

时应加强底部框支层的等效刚度,防止底部位移突变。

 

  

(3)对于主-裙楼形式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由于结构平面和竖向刚度分布不均匀,结构扭

转效应不容忽视。外伸裙楼远离平面质心的角部宜布置

L 型抗扭剪力墙。主-裙楼连接处受力

复杂,会产生应力集中,也宜布置剪力墙进行加强。

 

  

(4)转换梁的受力状态与上部墙体分布形式及梁支座约束情况有关。当转换梁与上部剪